報告顯示,目前在自然領域開展項目的基金會資產總額已達25億元,其中資產規模TOP5的基金會在自然保護領域的支出占比達69%,成為公益行業自然保護領域的領軍機構。中海油、億利資源集團、華僑城集團和阿里巴巴等大型央企和民企相繼成立基金會,共同開展自然保護領域項目。隨著社會的發展,也有越來越多的大型企業意識到自然保護的意義,積極參與到自然保護的公益事業中來。
2013年度自然保護支出TOP5基金會名單
來源:《自然保護基金會發展趨勢分析》,基金會中心網,2015
在基金會的自然保護項目中,植樹造林是其關注的主要方向。2013年度共有19家基金會開展了65個與林地建設與維護相關的項目,支出總額達1.96億元,占全部自然保護項目支出的54%。
2013年度自然保護領域基金會資金流向分類比較(單位:萬元)
來源:《自然保護基金會發展趨勢分析》,基金會中心網,2015
在自然保護基金會的項目實踐中,探索出了多種自然保護與地區發展相結合的有效模式。其中以“金秀模式”為代表的幸福家園項目,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典范。據報告顯示,中國綠化基金會幸福家園項目以替代保護的方式,幫助西部貧困地區的家庭種植生態經濟林,以此達到改善生態環境,提高家庭經濟收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可持續發展目標。“金秀模式”開展的三年來,為當地農戶年均增收3000元,解決了5萬人口的貧困問題,同時發展茶企業和旅游業,拉動超過5億元的投資,實現項目投入產出1:30的良好效果。
老牛基金會發揮組織樞紐作用,與大自然保護協會(TNC)等多方機構合作,共同設計并啟動了“內蒙古盛樂國際生態示范區”項目,采用國際先進的自然保護理念及方法,以“喬灌草”相結合的方式打造“生態修復與經濟發展相平衡”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有效地防止了北部草原荒漠化,其高效規范和國際化的運作讓老牛基金會創造良好的社會效益。
自然保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2014年4月2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表決通過的《環保法修訂案》,進一步明確了國家、企業對自然環境的保護責任,同時鼓勵將民間力量納入環境治理的機制中。未來,基金會作為自然保護的樞紐,鏈接的政府、企業、國際組織等多方力量,必然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