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線上海6月24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王燁捷)6月23日,上海崇明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與大自然保護協會共同啟動了東灘濕地“歸去來棲”鳥類保護項目。未來,大自然保護協會除了與保護區方面合作控制互米花草生態、優化鳥類棲息地中試項目外,還將在公眾體驗和自然教育方面進行新的合作。
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上海崇明島的最東端,總面積24155公頃,歷年記錄鳥類有290種,在東北亞鶴類遷徙網絡、東亞雁鴨類遷徙網絡和東亞-澳大利西亞涉禽遷徙網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每年約有100萬只次的候鳥在此休憩覓食、補充能量,以恢復在遷徙飛行途中損失的近60%體重。
但從1995年開始,這里首次發現了互花米草,這種植物擴散侵占了大量鳥類賴以生存的海三棱藨草群落。從2002年到2014年,東灘濕地的互米花草已從原先不足500公頃快速擴散為2200多公頃,有些區域其分布前沿甚至已接近光灘。互米花草的快速擴張,造成海三棱藨草群落面積不斷萎縮,甚至消失,嚴重危害到鳥類遷徙以及越冬鳥類在東灘的取食和休息。
去年,崇明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就已實際引入了大自然保護協會(TNC),雙方簽署合作備忘錄,計劃以建設國際一流的濕地保護管理、生態體驗和自然教育示范基地為目標,共同探索社會公益組織參與自然保護區管理的創新模式;同時提升社會公益組織在自然保護,特別是水鳥種群保育、棲息地保護研究和管理中的作用,并將其與公眾體驗和自然教育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