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湘潭大學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的成員們在一田文化廣場集合,隨后乘車前往調研的目的地—湘鋼北門,進行水樣檢測標本地提取以及對周圍居民進一步地走訪調查。
太陽炙烤著大地,渾身的每一個細胞在不斷蒸發,細細的汗珠一直沁透。今天,又要面臨著什么樣的難題?我們不得而知,只能繼續前行。

“環境污染”這個詞第一次給了我們感官的印象,十分驚訝,萬分震撼:在一條五米左右寬的河道里,淌著的不是風景照中的汩汩清流,而是讓人不想靠近、不寒而栗同時伴隨著刺鼻氣味的“黑水”。我們用事先準備好的瓶子取得水樣,取樣過程中團長不時發出感嘆,而我也覺得胃里一陣翻江倒海。岳塘區湘鋼工業區周邊的水污染狀況已經遠遠超出我們想像,刺鼻的味道從走訪調查開始到結束一直充斥在我們的鼻腔,當問及當地居民造成此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時,他們心里有太多的話想說,一位曾在湘鋼工作的老爺爺說道:“附近生活污水的排放是主要的污染源,其次是周邊的工廠,不過政府已經采取了一些強有力的措施,我相信,我們的生活環境會慢慢得到改善!”,采訪另一位長期生活在此的婆婆時,她不時地嘆息,露出無奈的表情,給我們指著房屋周圍的菜園嘆息道:“這些菜都是我們自己種的,盡管我們自己都不敢吃,可現在(水)污染那么嚴重,我們又有什么辦法呢?”采訪結束之余,她感激道:“你們還能想到我們這些普通的老百姓,關心我們的生活,真是謝謝你們啊!”語氣中情感復雜,我們團隊成員的心也不知不覺沉了下來。

采訪還在繼續進行,遠遠望去,地上水泥路面熱浪翻騰,夾雜著刺鼻的味道散發到空氣中去?;叵肫鹨詾槔先说脑?,“10多年前這里的水清澈見底,水里還有很多的魚,可現在我們卻連井水都不敢喝了......”。這其中飽含的對于環境污染的無奈之情,深深地觸動著每一個成員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