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程思煒 發自北京 據8月4日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介紹,7月海溫監測數據顯示已接近拉尼娜的臨界值,預測8月進入拉尼娜狀態,到2016-2017年冬季將形成一個拉尼娜事件。
7月數據顯示已臨界拉尼娜狀態
與厄爾尼諾現象的太平洋中東部海水溫度變暖相反,拉尼娜現象是太平洋中東部海水異常變冷的情況。8月4日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與氣候變化服務室高級工程師艾婉秀介紹,各國對拉尼娜的判別標準有差別,因為監測區有一些偏離,中國根據尼諾海區3.4區的海溫指數異常來判斷是否進入拉尼娜狀態。
艾婉秀表示,拉尼娜狀態和拉尼娜事件有區別,如果尼諾3.4區的海溫距平值(也就是距離平均數的值)持續3個月低于-0.5℃,就是進入拉尼娜狀態。如果持續時間更長,連續6個月都低于- 5℃,或者持續5個月低于-5℃且累積值低于-4℃的話,就認為發生了一次拉尼娜事件。
從7月監測數據看,海溫指數為-0.43℃,還沒有達到-0.5℃的拉尼娜界限。艾婉秀表示,根據下降趨勢判斷,預測8月進入拉尼娜狀態,并且這種狀態將持續,基本會在2016-2017年的冬季形成拉尼娜事件。這一判斷跟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最新公告一致。
今年臺風在偏南部登陸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王志華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預測未來10天,將有2-3個臺風生成,其中一個臺風可能影響我國東南沿海。艾婉秀介紹,預計整個8月有5-6個臺風生成,2個左右臺風登陸。
艾婉秀介紹,去年發生了全球最強的厄爾尼諾事件,今年慢慢進入拉尼娜狀態。在大的氣候背景下,南海臺風呈現出不同特點:首個臺風生成偏晚,今年第一個臺風在7月3日生成,是1949年以來生成第二晚的一個年份。今年到目前為止臺風總數偏少,截至8月4日共有4個臺風生成,歷史同期均數則有9 .4個臺風。不過,今年登陸的臺風數量不少,已經有3個臺風登陸,與常年持平。登陸臺風的比例高,4個臺風生成有3個臺風已登陸。
艾婉秀還指出,今年臺風登陸地都偏南,第一號臺風先后登陸臺灣和福建,第三號臺風登陸海南,第四號臺風登陸廣東。她解釋,今年整個大的氣候背景是副熱帶高壓偏強偏南,因此臺風多在偏南的地方登陸。
拉尼娜
拉尼娜是西班牙語“小女孩,圣女”的意思,是厄爾尼諾現象的反相,也稱為“反厄爾尼諾”或“冷事件”,它是指赤道附近東太平洋水溫反常下降的一種現象,表現為東太平洋明顯變冷,同時也伴隨著全球性氣候混亂,總是出現在厄爾尼諾現象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