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沙漠成良田 重慶交大實現“沙子土壤化”
2017-09-15來源:光明日報
        由重慶交通大學副校長易志堅教授領銜的課題組經過7年研究,運用力學原理成功實現“沙子土壤化”。在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烏蘭布和沙漠的試驗基地,課題組繼2016年在小試中成功“變”出一片25畝左右的綠洲后,今年又完成了中試基地內約4000畝沙漠的土壤化和綠化。

       易志堅是一位力學專家。他介紹,土壤濕潤時為流變狀態、干結時為固體狀態,土壤總是能夠在這兩種力學狀態之間穩定轉換。易志堅帶領課題組研究土壤實現這種穩定轉換的原理,發現土壤呈現流變狀態還是固體狀態是由土壤顆粒之間的約束決定。濕潤土壤顆粒之間存在ODI約束,這種約束既能夠產生壓力和剪力,又能夠產生拉力和力矩,還能夠產生隨動自由度,而ODI約束具有萬向性和可恢復性。當土壤顆粒之間存在這種約束的時候,任意兩個顆粒之間能夠在任何方向接觸而結合(萬向性),分離后任意兩個顆粒之間還能夠再結合(可恢復性),所以濕潤土壤處于流變狀態。當土壤中的水分蒸發后,土壤便由流變狀態轉為固體狀態。“土壤濕潤時的流變狀態和干結時的固體狀態,本質上是ODI約束和固結約束在其顆粒之間的轉換。”易志堅說,“正是這一力學特性賦予了土壤生態—力學兩大屬性,也就是‘自修復’和‘自調節’的屬性。”這一屬性的喪失將導致土壤退化,土壤退化的兩種極端形式就是土壤板結和土壤沙化。

       課題組在室內實驗中找到了一種從植物中提出的纖維合劑,利用這種纖維合劑給沙子引入ODI約束,能夠使沙子不再處于分散狀態,從而實現“沙子土壤化”。課題組還通過調節ODI約束的強度獲得不同性質的“土壤”,從而證明沙子一旦獲得了土壤的上述力學性能,就將具有與土壤相同的生態—力學屬性,同樣擁有很強的存儲水分、養分和空氣的能力,成為植物生長的理想載體。

       課題組從2013年起進行了長達5年的“沙子土壤化”及野外種植試驗,模擬沙漠沙層滲透條件,通過“沙子土壤化”得到“沙變土”,再在上面種植稻谷、玉米、紅薯和其他多種植物。2014年和2015年,課題組將試驗地種植的玉米、紅薯、土豆、蘿卜、油菜與附近自然土壤里的同種莊家進行比較,結果試驗地的產量均明顯高于附近自然土壤種植的莊稼。其中,土豆、紅薯和蘿卜等土中生長塊莖或塊根植物的個頭和產量,均比自然土壤提高50%以上。而且隨著反復的種植和收割,“土壤化”后沙子的團粒結構越來越接近自然土壤,具有越來越穩定的生態-力學屬性。中國科學院主辦的《中國科學》雜志和中國工程院主辦的《工程》雜志,都發布了這一研究成果。

       內蒙古自治區境內的烏蘭布和沙漠年均降雨量只有102毫米左右而且風蝕嚴重,是我國最難治理的沙漠之一。2016年年初,課題組將阿拉善盟一片處于風口的約25畝沙漠作為試驗地,經過“沙子土壤化”后種植了大約50種植物,最后實際長出了70多種植物,絕大多數植物長勢都很好。“土壤化”后的沙層中還結出了藻類結皮,并吸引來了大量蝴蝶、蚊子、螞蟻、鳥、老鼠、青蛙和蟾蜍等動物,偶爾還有狐貍和獾等光顧。在試驗地附近3塊未經“沙子土壤化”的沙漠中進行對比種植試驗,結果表明盡管采用完全相同的播種、澆水和施肥方法,也因無法抵抗風蝕而導致植物十分稀少。

       2017年,課題組在距離烏海市區10公里的烏蘭布和沙漠東側建立東西長12公里、南北寬800米的中試基地。經過“沙子土壤化”后,種植了約4000畝玉米和瓜果蔬菜、中草藥、草、喬木灌木等約80種植物。對比研究發現,基地生長的植物,根系比其他區域的同類植物更發達。牧草中的狼尾草和苜蓿長得尤其好,狼尾草最高超過3米,估計每畝產量不低于10噸,按目前價格每畝產值超過4000元。

       中試基地內長勢良好的牧草和西瓜、玉米、高粱、向日葵等農作物,引起了附近村民的極大興趣。烏蘭蘇海嘎查村村主任張國富說:“他們今年正月十四過來開工,說要搞‘沙子土壤化’。當時這片沙漠和外面完全一樣,誰能相信這個事?我在這兒三四十年,沙子什么時候能變成土了?不是瞎吹牛嗎?我就盯著他們做。這才幾個月啊,真把沙漠變成綠洲了!”

       烏蘭布和沙產業示范區管委會產業發展局局長張虎生說,重慶交通大學課題組成功將昔日的漫漫黃沙變成了今天的滿眼綠洲,送樣檢測結果也表明,“沙子土壤化”后的土地,各項指標都完全符合綠色生態標準。張虎生認為,“沙子土壤化”應該是一項對沙漠生態治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技術。

       易志堅介紹,今年在烏蘭布和沙漠的中試遭遇了3次沙塵暴。5月底的第一次播種和6月中旬的第二次播種,均因沙塵暴導致幼苗全部死亡而失敗。6月底第三次播種時,課題組采用草簾平面防護和立面防護等防風沙措施,保證了播種和植物生長。課題組還通過種植沙蒿、草木犀等荒漠草,楊樹、沙棗、山桃、枸杞、梭梭等喬灌木,甘草、沙蔥、小茴香等中草藥,構造了幾塊荒漠草原。9月上旬,荒漠草原已經發芽變綠,預計明年可以在極低灌溉量下恢復生態。(光明日報記者 張國圣 高平)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