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不可避免地伴隨著放寬環境監管力度的呼聲,而從全國兩會消息來看,中國不可能以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增長。
記者采訪多位全國兩會代表委員都表示,今年中央不會放松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力度和決心,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
例如,今年中央財政安排大氣、水、土壤專項資金600億元,同比增加35.9%。
全國政協委員、安徽艾可藍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屹向記者建議:“對環境和經濟之間的矛盾,在監管和治理兩端多采取科技手段,而非強行關停。”
違法企業:加大處罰力度
3月11日下午,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記者會上表示, 中央環保督察將環境監管作為重點。
“如果發現哪些地方該做的事、能做的事,你不做,為了一時的利益,讓保護為發展讓路,那我們是盯住不放,該追責的要求嚴肅追責,非常清楚。”李干杰說。
企業則需明確自身所負的環保責任。李干杰表示,企業是污染防治的主體,依法履行環保責任,依法運行達標排放,這是應盡職責。生態環境部門作為監管部門,依法履行監管職責,依法監督,對違法行為依法進行查處,這也是應盡職責,這一點不能混淆,不能含糊。
重拳治污不放松的另一大表現是,嚴懲生態環境領域違法犯罪行為。據悉,2018年全國環境行政處罰罰款152.8億元,同比增長32%,是新環境保護法實施前2014年的4.8倍。
例如,云南罰款金額3.38億元,較上年增長182%。北京針對固定源生態環境執法共立案4929起,處罰金額近2.3億元。
嚴懲犯罪行為方面,據最高檢統計,2015年至2017年間,全國檢察機關共批準逮捕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近1.9萬件26527人,起訴超5.8萬件9萬多人。
2018年以來,最高檢就單獨或者聯合其他部門對全國有影響的50起環境污染案件掛牌督辦。
不過,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生態環境部副部長黃潤秋,在3月11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的發言中表示,生態環境領域違法問題依然突出,比如:建設單位未批先建、批建不符大量存在,部分項目侵占生態空間甚至各類自然保護地;生產企業超標排污、暗管偷排、非法處置危險廢物等問題嚴重;部分環保服務機構誠信缺失,第三方運維企業弄虛作假,淪為違法者同謀,破壞環保市場秩序等等。
他建議加大環境違法處罰力度,提高違法成本,針對生態環境嚴重違法行為,完善處罰種類,提高罰款額度,使違法行為人“得不償失”,乃至“傾家蕩產”。
對暗管偷排、超標排污等嚴重違法行為,增設沒收違法所得的處罰形式,并根據違法所得的一定倍數(如5至10倍)確定罰款數額;對部分情節嚴重的違法行為,取消當前按日計罰過于繁瑣的前置程序,按日計罰從違法行為開始之日直接起算;對非法傾倒危險廢物的案件,創設產廢者與傾倒者的連帶責任,既罰直接傾倒者,也罰危廢產生者。
將違法企業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實際控制人,納入生態環境信用“黑名單”,實施授信融資限制、申請財政性資金項目限制、行業禁入、表彰評優限制等一批聯合懲戒措施。
整改企業:提供技術支持
過去幾年,企業最為詬病和抱怨的,也是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最受關注的環境問題之一,莫過于環保“一刀切”。
具體來說,一些地方、一些部門平常不作為、不擔當,到了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強化監督、年終考核開展的時候,就急急忙忙臨時抱佛腳,采取一些敷衍的辦法、應付的辦法,也包括對一些需要達標改造的企業不給予合理的過渡期、整改時間,平時不聞不問,到了檢查的時候,緊急要求停工停產停業,采取一些簡單粗暴的做法。
李干杰直言,一些地方出現的環保“一刀切”行為,對污染防治毫無裨益反而損害了合法合規企業的基本權益,并將其形容為“一粒老鼠屎搞壞一鍋湯”。
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對需要達標整改的給予合理過渡期,避免處置措施簡單粗暴、一關了之”。
此前的環境督察已有先例。李干杰說,在開展中央環保督察和強化監督過程中,發現企業有問題,交辦給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環保部門跟企業商量,也給予企業相應的整改時間,需要半個月就是半個月,需要一個月也可以,更長時間也可以,三個月也好甚至半年。
下一步,李干杰表示,將規范好環境行政執法行為,進一步在這方面做好工作,尤其是規范好自由裁量權的適用和監督工作。
同時,要增強服務意識和水平,既監督又幫扶,真真正正設身處地幫企業排憂解難,解決他們在生產過程中環保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和困難,增進這方面的意識。
具體來說,將主動為企業治污提供技術上支持和幫助;通過環境經濟政策的進一步建立完善,使企業綠色發展有更大的內在動力。
黃潤秋建議,“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要完善監管方式,把監管關口前移,寓服務于監管之中,搭建專業化服務和技術性指導平臺,積極幫助企業制定治理方案,分門別類地支持企業提升技術水平、實現綠色發展。”
黃潤秋說,要創新并利用好綠色金融、環保“領跑者”等激勵政策,培養企業主動守法文化,引導爭創守法企業公民。
全國政協常委、湖南省環境廳副廳長潘碧靈,作為地方環保監管人員,其向記者表示,該省將建立健全生態環境問題及時發現、有效整治、監督監控、再次發現的閉環機制;建立健全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落實長效機制,建立企業環保整治幫扶體系,推動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抓常抓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