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發布野生動物異域寵物全球貿易報告,首次揭露出這一價值數百億美元的全球性產業背后的殘酷真相。報告從動物福利、物種保護和人類健康威脅三方面對異域寵物貿易進行分析,并指出便利的跨國空運和互聯網交易是導致全球異域寵物貿易激增的重要因素。
異域寵物是指被人們當作寵物飼養和觀賞的野生動物,它們大多來源于野外,或是野生種源人工繁育的后代,且往往來自于其他國家和地區,包括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及獸類等。20世紀開始,異域寵物貿易日益繁榮,目前已有超過500種鳥類及500種爬行動物在全球交易。全球野生動植物貿易年交易額高達300至420億美元,其中非法貿易額估計高達200億美元,很大一部分利潤來自瀕危及保護動物被當做異寵交易。
每天,數以千計的野生動物被從野外捕獲或被人工養殖和售賣,進入這一產業鏈。無論此類貿易是否合法,這一過程都存在著嚴重的動物福利問題。報告顯示,因空間狹小,環境惡劣,每年至少三分之一的野生動物在貿易運輸過程中死去。因缺乏合適的居住環境、食物、活動空間以及適宜的溫濕度,至少四分之三的寵物蛇、蜥蜴、陸龜和海龜會在家庭飼養一年內死亡。
異域寵物貿易的繁榮還對全球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構成嚴重威脅,并導致一些物種出現區域性滅絕。報告顯示,已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的非洲灰鸚鵡是非法盜獵貿易最猖獗的鳥類之一。在過去50年中,其種群數量下降了79%,其中加納境內99%的野生非洲灰鸚鵡種群已經消失。
報告還指出,異域寵物貿易對人類健康產生威脅。被當做寵物飼養的野生動物,可能攜帶傳染性細菌和寄生蟲,極易將傳染疾病和一些高危疾病傳染給人類。一項研究顯示,英國西南部5歲以下兒童中,27%的病例由源自爬行動物的沙門氏菌感染造成。人畜共患病可能產生長期、甚至永久性的健康威脅,如SARS、禽流感、埃博拉病毒等就是近幾年的教訓。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CEO史蒂夫·麥克維爾(Steve McIvor)表示:“異域寵物貿易的興起和日益繁榮對全球野生動物的保護工作產生了巨大威脅。在這一貿易鏈中,航空公司和互聯網平臺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例如我們調查發現,土耳其航空航運盡管承諾打擊野生動物非法交易,但仍然在為異域寵物貿易提供便利,將從野外捕獲的非洲灰鸚鵡從剛果民主共和國(DRC)、尼日利亞和馬里等非洲國家非法運輸至中東、西亞和南亞國家。而電子商務平臺也為野生動物貿易的監管和執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報告提到,改變人們的觀念及提高保護意識對于減少異寵購買需求非常重要。47%的異寵初次購買者幾乎沒有花時間研究過購買的動物,因此他們并不了解這些動物的野外保護現狀及異寵貿易的真相。而在測試中,在了解到飼養野生動物寵物的殘酷性之后,考慮初次購買異寵的人群中,最終實際購買比例會下降11%。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致力于終止動物虐待。我們呼吁公眾不捕捉、不購買、不飼養野生動物作為寵物,且不在社交網絡上傳播異域寵物售賣和娛樂的視頻。此外,我們還將推動野生動物寵物貿易關鍵平臺(包括網絡交易平臺/社交媒體/航空、快遞公司等)的行為轉變,并與政府、研究機構等合作推動政策及監管措施的完善。
野生動物屬于大自然,而不應被當作寵物飼養。只有在自然環境中,野生動物才能自由地生活,遠離痛苦和虐待。
野生動物,并非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