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我們得到消息后趕往鄱陽縣銀寶湖鄉,經一番尋找,在一片沒有開始春耕的水田里,發現了14頭麋鹿。這些麋鹿是去年4月在鄱陽湖野外放歸的,雄性麋鹿再次長出鹿茸,也壯實了許多。
麋鹿俗稱“四不像”,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古時,麋鹿生活在長江中下游沼澤地帶,以水草為食,濕地就是它們的家。有史料記載,鄱陽湖一帶曾有麋鹿生存繁衍,后來數量日益減少直至消失。
2013年,我省開始實施“麋鹿回家”計劃。鄱陽湖濕地公園從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引進10頭麋鹿,在我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進行適宜性生長實驗。這些麋鹿開始在鄱陽湖濕地公園的麋鹿苑生活,處于半散養和半圈養狀態。5年的繁衍生息,麋鹿數量增至20多頭。這證實,鄱陽湖十分適宜麋鹿種群生活。去年3月29日,鄱陽湖濕地公園再次從北京引進30頭麋鹿,準備在鄱陽湖野放。
2018年4月3日,47頭麋鹿走出麋鹿苑,放歸鄱陽湖。從這一天開始,我們時常循著麋鹿的蹤跡,輾轉于鄱陽、余干多地,在草叢、山林里和洼地、溪流、稻田邊搜尋,一次次記錄麋鹿的狀態和變化,陪伴它們走過了四季。
初夏的鄱陽湖湖區熱浪襲人。2018年5月16日,行至鄱陽縣蓮湖鄉,我們已是汗流浹背。在董家嘴附近的洼地里,我們發現9頭麋鹿正在休憩,有的站在泥地里,有的趴在水中央,好不愜意。其中一頭脖子上掛有GPS定位項圈。
在廣袤的鄱陽湖湖區,麋鹿也有過“不愉快”的經歷。
2018年5月27日,余干縣公安局東塘派出所接到報警,一頭麋鹿闖入黃鱔養殖場,被漁網和粗繩纏住了頭和角,困在3米多深的池塘里。余干縣林業局野生動植物管理站工作人員和派出所民警,立即趕往現場。3個多小時后,麋鹿成功獲救。
為了防止意外發生,鄱陽縣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根據麋鹿活動的分布狀況,在湖區聘請了9名麋鹿專業巡護員。
1月24日下午,在鄱陽縣蓮湖鄉的鄱陽湖漢池湖草洲上,我們發現了成群的麋鹿,共有16頭。這是麋鹿野放以來,我們見到的最大“麋鹿家族”。和以前不同的是,此時雄性麋鹿的犄角已經脫落。冬天犄角脫落,春天冒出鹿茸,夏天新角長成,這是麋鹿“男子漢”的成長規律。
至今,野放麋鹿在湖區生活近一年了。在這一年里,野放麋鹿經歷過鄱陽湖的豐盈和干枯,蹚過河流和水田,越過山林和村莊,見過村子里的人來和人往。鄱陽湖水域廣闊,草洲茂盛,就是麋鹿溫暖的家園,它們將在那里扎根、繁衍。
不久的將來,行走在鄱陽湖湖區時,你也許能與麋鹿有一次美麗的邂逅。
我們相信,未來麋鹿將與江豚、候鳥一樣,成為江西母親湖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