兇險的茂密雨林、絢麗的金剛鸚鵡、血腥的食人魚、呆萌的亞馬孫河豚……我們在影視作品里見到的很多奇異生物和夢幻家園,很多就來源于亞馬孫雨林,南美洲這片最獨特的自然境地。它是全球物種最豐富的熱帶雨林,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生物基因庫。
然而從上周開始,一向默默無聞、為地球調節(jié)溫度并產(chǎn)生氧氣的亞馬孫雨林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為“亞馬孫祈福”的信息和各種觸目驚心的字眼在挑動著我們的神經(jīng),關于亞馬孫雨林大火的新聞標題和報道,雖有些聳人聽聞,但無不透露著全人類對于此次大火的擔憂:
震驚!亞馬孫雨林被燒16天,我們竟一無所知?!
亞馬孫雨林大火連燒3周,外媒集體噤聲,政府不聞不問……
亞馬孫雨林的大火已經(jīng)燃燒了半個月 地球之肺正以驚人的速度燃燒殆盡
……
這是繼2018年9月2晚巴西國家博物館大火后,時隔不到一年,巴西再次因亞馬孫雨林大火出現(xiàn)在人們視野中。其實森林火災并不罕見,在很多山火過后,被毀壞的生物種類可以快速恢復。但為什么此次大火會引發(fā)全球性關注?在網(wǎng)上的輿論聲討戰(zhàn)中,既有普通的環(huán)保支持者,也不乏像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一樣的公眾人物,拋開大火圖片真?zhèn)味裕藗兪窃谟媚撤N方式表達著他們的憤怒,并在網(wǎng)上自發(fā)為亞馬孫雨林祈福,期盼它能躲過這場浩劫,平安活下來。
眾所周知,有“地球之肺”“綠色心臟”之稱的亞馬孫雨林,是一座巨大的二氧化碳沉淀池,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是我們在小學就已經(jīng)學過的生物學原理。據(jù)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數(shù)據(jù),亞馬孫雨林因儲存著900億到1400億噸的二氧化碳,并釋放了很多氧氣才變得如此重要,而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就是空氣中過多的二氧化碳。想象一下,如果該雨林中的樹木和其他植物都被摧毀了,雨林吸收二氧化碳和供氧的能力都會減弱,所有或者是大部分的二氧化碳都釋放到了空氣中,WWF稱結果將是毀滅性的。但近來由于人類的開發(fā)不當和保護不利,亞馬孫雨林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減少,固碳效率更是比往常下降了30%。近幾年世界各地不斷創(chuàng)紀錄的高溫、反常的天氣變化和不斷在融化的冰山,都在向我們釋放出全球氣候變暖這一危險信號。
作為供氧量占到全球供氧量20%且世界現(xiàn)存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亞馬孫氣候極其濕潤,大部分地區(qū)不會無故起火,雖然今年各地紛紛出現(xiàn)高溫不斷的現(xiàn)象,但對于亞馬孫地區(qū)而言,溫度并不會高出多少,大火一直在燒,燒得人心惶惶,燒得世人皆憤,不知道什么時候是正常的,背后是否會隱藏著潛在的危險。
小時候,亞馬孫雨林是存在于課本上的那一張張圖片,然而今天,卻發(fā)現(xiàn)它竟然關乎著每一個人的生存。有國內網(wǎng)友這樣留言:“突然想起《流浪地球》所說:起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災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或許這場大火背后的政治因素和經(jīng)濟原因,我們不置可否,但可以深信的是大自然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敬畏。在經(jīng)濟發(fā)展的過程中,人類從不缺乏勇氣,缺少的只是對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心。雪山崩塌時,每一片雪花都不是無辜的,當所有人都在譴責巴西政府的同時,今天的中國正在踐行環(huán)境保護、綠色發(fā)展,而正是這讓億萬中國人把目光投向了遙遠的亞馬孫雨林。希望大火早日熄滅,濃煙盡快散去,也希望生態(tài)環(huán)保理念能在更多人心中深深扎根并付諸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