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來,我國建立了2750個自然保護區,其中國家級有474個,自然保護區的總面積達到147萬平方公里,占到我們陸域國土面積的15%。生態環境部表示,中國已提前實現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提出的到2020年保護地面積達到17%的目標。
2019年9月29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活動新聞中心舉辦第四場新聞發布會。據生態環境部副部長黃潤秋介紹,70年來,我國建立了2750個自然保護區,其中國家級有474個,自然保護區的總面積達到147萬平方公里,占到我們陸域國土面積的15%。
“如果算上我國別的各類自然保護地11029處,這些面積加在一起占到陸域國土面積的18%。也就是說,我們提前實現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提出的到2020年保護地面積達到17%的目標。”黃潤秋表示。
2020年,中國將在昆明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黃潤秋表示,70年來,中國生態保護監管體制由過去的從屬到現在的獨立、由分散到系統,尤其以2018年組建生態環境部為標志,形成了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生態保護監管體系。
“比如制度建設方面,生態文明寫入黨章、寫入憲法,生態保護紅線列入環境保護法,生態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近期中央發布《關于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生態補償等制度也得到了逐步落實。應該說,生態保護監管的制度化、規范化、法治化建設不斷增強。”黃潤秋表示。
黃潤秋還透露,全國森林覆蓋率已經由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僅約8%提高到目前的22.96%。還有一些監測數據顯示,近20年來我國新增植被覆蓋面積約占全球新增總量的25%,居全球首位。
不過,黃潤秋也指出,當前我國生態安全形勢依然嚴峻。一是森林、灌叢、草地、濕地這樣一些自然生態空間被擠占嚴重;二是部分區域生態退化問題依然突出;三是生態系統脆弱,存在生態風險隱患;四是優質生態資源供給和人民群眾需求還有較大差距,我國的人均森林面積和濕地面積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