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九寨溝景區關閉兩年的修復之路
2019-10-08來源:北青深一度
       9月27日,九寨溝重新恢復了游人如織的景象。在經歷了2017年8月8日那場7.0級地震之后,這一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上的景區,關閉了整整2年零49天。

地震前的諾日朗瀑布
 
       地震給景區留下了大大小小27處傷痕。“景區的修復工作,在世界上沒有先例,沒有參照,每一步都要靠我們自己摸索。”九寨溝管理局科研處處長杜杰如是說。

       2019年雨季,修復后的九寨溝景區再次經受住了暴雨的考驗,也終于重新回到了游人的取景框中。


地震后的諾日朗瀑布

       震后的九寨溝,留下27處傷痕

       杜杰還記得兩年前地震發生的那個晚上,因為家人病危,他在簡陽醫院的病房里,未能接聽的電話有20多個。直到一個小時后,他的博導從國外打來電話:“九寨溝地震了!”

       杜杰,中科院生態學專業碩士畢業后進入九寨溝管理局,負責生態科研工作。他經常帶領游客翻山越嶺,識別沿路的花草、鳥獸,開辟了九寨溝的生態旅游線路。2018年,拿到環境科學博士學位的他,成為了九寨溝管理局學歷最高的處長。

       得知地震,杜杰不寒而栗。他和科研處的20個同事都清楚,處于山上的九寨溝景區內有大大小小114個湖泊,豐水期僅長海儲水量就有4500萬立方,時值暑期,景區每天游客近4萬人,山下還有村民和商戶,若是出現決堤,后果不堪設想。急忙趕往機場,登上第一班返程飛機。途中余震不斷,道路受損,杜杰抵達景區時,已是震后第二天下午2點。

       地震當晚,科研處高級工程師朱忠福正在加班。斷了電的景區漆黑一片,6.6萬游客和村民開始被陸續轉移。此時,房屋開裂,路面出現滾石,朱忠福開始意識到景區受損的嚴重程度。

       根據杜杰率領科研處統計的受損情況,景區受損發生改變的遺產點共有27處。其中,火花海受損最為嚴重,出現40米長決堤,幾乎消失殆盡。11處受損較小的改變中,諾日朗瀑布的巖層局部斷裂,瀑面上只剩一股急流從裂縫中瀉出。其他有15處輕微改變,多是山體垮蹋導致少量泥土、碎石進入湖泊,湖水短暫性渾濁。

       雖然值得慶幸的是,景區內的湖泊生態未遭受大的影響,整體水循環穩定。但杜杰清楚,潰堤對下游的威脅并沒有完全解除。諾日朗瀑布瀑面裂縫處的大塊鈣華,就是地震后第二天下午垮塌的。在未經細致勘察的情況下,誰也不敢保證湖泊、瀑布沒有其他“內傷”。


杜杰(右一)與科研人員進行修復前的勘測

       怎么恢復、誰來恢復、用什么恢復?

       為了盡早進行細致勘察,包括中科院成都生物所、成都理工大學、四川省地礦局等在內的10家勘察設計單位進入景區,對各地質災害點進行了現場確認。九寨溝1978年被列入自然保護區,199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自然遺產地的災后修復恢復備受關注。

       對世界級自然遺產地進行7.0級的震后修復,杜杰的科研團隊發現,他們要干的這件事,在世界范圍內沒有先例,沒有參照。要不要人工干預?干預的程度怎么把握?每一步都需要在摸索中進行。

       杜杰介紹,目前的監測數據顯示,景區的水循環系統并沒有受火花海潰堤的太大影響,但火花海裸露的地表可能會出現沙化,引發級聯效應。目前,是否人工修復火花海堤壩尚未確定。

       修復必須兼顧安全和美觀。杜杰舉例說,比如震后景區需要修建一個預防滑坡危險的棚洞,出于安全考慮計劃修1公里,但經過專家論證后認為1公里影響美觀,最后決定修了370米,下一步的解決方案還在研究中。

       火花海受損后,其下游原本不起眼的一個小瀑布因為潰堤后植被被大水沖走,瀑面擴大了好幾倍,形成了一個新的景點雙龍海瀑布。

       一種意見認為原本的九寨溝景觀就是自然地質原因形成的,地震也是形成自然景觀的一種因素,所以沒必要人工恢復。另一種意見認為決堤導致湖泊出水量減少,若對整體水循環系統有影響,就應該人工干預。

       諾日朗瀑布是中國最寬的鈣華瀑布,對其受損部分的人工干預經過了激烈討論。杜杰參加了幾乎每一次的災后恢復工作研討會,最終支持人工干預和自然恢相結合的意見占據了上風。但接下來,怎么恢復、誰來恢復,以及干預程度、使用材料等一連串問題,都需要一一找到最優解。

       在杜杰眼中,這個過程就像“給人做修補殘缺的植皮手術”,即要照顧到美觀,更要注重安全,還必須使非自然因素“注入”程度減少到最小。“這就決定了我們要找到最好的大夫,把握住最佳時機,用最適合的材料。”杜杰說。

       在確定了“自然修復為主、人工干預為輔”的原則后,西南科技大學團隊因對鈣華地貌有先期研究和實踐經驗,經過前期試驗,最終擔綱諾日朗瀑布的恢復工作。

       “恢復所用的主體材料,即為垮塌掉的鈣華。”杜杰認為,這是他們選定這位“大夫”的重要原因之一。


施工人員將脫落的鈣華背上瀑布

       百余噸脫落的鈣華,修復諾日朗

       在修復之前,確定人工干預的必要性最難。九管局科研處分析,諾日朗瀑布上游的鏡海,儲水量約327萬立方米,諾日朗19個群海儲水量近100萬立方米,共427立方米,相當于西湖總水量的1/3,一旦諾日朗瀑布垮蹋,沖向下游,就會危及景區內的村民安全。

       距離諾日朗瀑布下游最近的村寨樹正寨,相距5公里,而地勢更低的荷葉寨靠近路邊,兩村加起來約有1000名常住村民。諾日朗瀑布垮塌的謠言曾在地震后一度引起村民恐慌,直到科研處公布了實地測量的數據后,才得以平復。

       杜杰介紹,每年的三四月是諾日朗瀑布流量最低的時候,每秒1立方,到了七八月份,流量最高可達每秒13立方。這是一年雨量最集中的時期,時常會出現大暴雨,不進行人工修復的話,危險系數很高。諾日朗瀑布受損后,瀑面僅剩的一股急流對瀑面鈣華沖擊力增強,裂縫是否會被沖大,不可預測。

       九管局與西科2018年4月份確立修復合作,科研處人員與西科大修復團隊一起將諾日郎瀑布水流改道,露出瀑布表面,涼干后將裂縫松動處清理,再將掉落的鈣華背上瀑面,由專業人員修補復原,裂縫內部也用碎鈣華一一填充。

       修復施工用了10天時間,百余噸脫落的鈣華,重新與瀑布合為一體。2018年6月6日,諾日朗瀑布“補鈣”完成,逐漸放大水流至一周后全完放開,瀑面恢復了水簾景象。

       諾日朗瀑布修復后能不能經住雨季的考驗,杜杰的心一直懸著。因為震后山表植被松動,涵養能力下降,導致水流加快,落下的滾石抬高了河床,所以即便是降雨量與往年相同的情況下,水流沖擊力也會相對震前加大。

       2018年 6月25日、7月10日,九寨溝兩次突降暴雨,景區入口、下游的村子不同程度被淹,而修復的諾日朗瀑布沒有出現問題。據杜杰介紹,震后被改變的山體表面植被、土壤,靠自然恢復的保育期一般需七八年,恢復到震前的堅固水平大約要10年,這期間仍需不間斷監測鈣華變化情況。


震后景區內的一處修復點

       “九寨溝景區,不能再傷了”

       9月27日,九寨溝景區重新開放。在已開放區域,每個景點處都能看到“地質災害隱患點,禁止通行”的標牌。景區工作人員解釋,標牌處都是經九管局地質災害治理處勘察,認為可能發生危險的地方。

       據九寨溝統計,地震前景區內共有57處地質災害隱患點,震后增加到134處,成為新的重點監控區域。負責地質災害監測的工作人員蹇代軍介紹,每個隱患點上都有固定的監測人員,隔一段時間上報一次監測數據。隱患點之間還另外安排有移動檢測人員,有意外情況也會及時上報。

       肖維陽在震后負責水位的監測,他分析過九寨溝景區10年來各湖泊的水位變化。長海海拔最高,水位的變化也最大,豐水期與枯水期相比,水位變化超過7米仍屬于正?,F象。

       “測試這些數據為了確定湖泊的穩定性。”肖維陽介紹,景區設有專門的水文水質監測站,每隔幾秒自動收集一次水位、水質、水溫等數據??蒲刑幹辽僖粋€月比對數據一次,著重查看超出正常變化范圍的情況。震后的九寨溝景區,還配備了上無人機監測設備。根據震前掌握的數據,山上的水流到谷底正常需要兩三天的時間,最長時需要兩個月,因為要經過地表植被及地下喀斯特巖層的過濾。

       然而,讓科研處工作人感到奇怪的是,2018年7月份一天,鏡海的水突然變得渾濁,并溢出到了路邊。發動無人機進行觀測后才發現,原來有一股洪水從山頂森林邊流下,山頂已有大量植被被破壞。無人機監測設備,為采取應對措施爭取了時間。

       2019年的雨季,九寨溝自然保護區同樣經受住了暴雨的考驗,加快了景區開放的進度。看到景區重新恢復了游人如織的景象,監測點的肖維陽不敢松懈。他擔心因為自己的一點放松,延誤了解決問題的時機,“九寨溝景區不能再傷了”,他說。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