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發布《非洲“五大”和“五小”——野生動物合法貿易對動物福利的影響》研究報告,首次揭露了非洲野生動物合法國際商業貿易規模,以及交易量最高的五種大型和五種小型野生動物。報告顯示,野生動物合法商業貿易的存在,正因國際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對非洲野生動物的生存構成巨大威脅。
非洲是生物多樣性的寶庫,但規模巨大的國際野生動物貿易正日益消耗著這一寶藏。根據CITES的統計數據,2011至2015年間,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共計270萬只野生動物在國際合法商業貿易中被交易。這其中包括皮毛貿易中被交易的120萬只野生動物,主要為五種大型野生動物——尼羅鱷(Nile crocodile),南非海狗(Cape fur seal),哈特曼山斑馬(Hartmann’s mountain zebra),非洲象(African elephant)和河馬(common hippo),以及在異域寵物貿易中被交易的150萬活體野生動物,主要為五種小型野生動物——球蟒(ball python),非洲灰鸚鵡(African grey parrot),帝王蝎(emperor scorpion),豹紋陸龜(leopard tortoise)和草原巨蜥(savannah monitor lizard)。這些被交易的野生動物均來源于野外捕獲及人工圈養繁殖。
每天,數以千計的野生動物被從野外捕獲或被人工養殖和售賣,進入產業鏈。無論貿易是否合法,這一過程都存在嚴重的動物福利問題。野外捕獲、處理、運輸、繁育、販賣、飼養,野生動物貿易鏈條的每個階段都會給動物帶來痛苦和傷害,甚至是死亡。
針對野生動物合法貿易,報告主要發現包括:
尼羅鱷在養殖場中被密集養殖、屠宰和剝皮。2011至2015年間,每年超過18.9萬張鱷魚皮從非洲出口。
在納米比亞年度狩獵活動中,成千上萬的南非海狗(成年和幼崽)遭到圍捕、棒擊、甚至活剝皮,以滿足時尚產業對于野生動物皮草的需求。
除了象牙,象皮也是人們獵殺大象的重要原因,象皮主要用來制作夾克衫和汽車內飾。由于大象體積很大,獵人的子彈常會射偏,導致大象經歷漫長而痛苦的死亡過程。
球蟒是全世界交易量最大的活體野生動物之一,僅在2011至2015年間就有50多萬條球蟒從非洲出口,大部分輸往美國,并在玻璃展柜內度過它們的余生。
非洲灰鸚鵡在異寵貿易中的交易規模巨大。在2011至2015年間,共計289,006只非洲灰鸚鵡從非洲出口。
除了合法貿易,報告還揭露了2017年被媒體報道數量最多的涉及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的五個物種——大象、犀牛、長頸鹿、穿山甲和非洲獅。主要發現包括:
2017年,僅在南非就有1028頭犀牛被獵殺。有時犀角會被活生生砍下,犀牛在死前遭受巨大折磨和痛苦。
穿山甲是全球被走私最嚴重的哺乳動物之一,因其鱗片在傳統醫藥業中存在巨大的商業價值。
偷獵者用含有毒藥的肉誘捕獵殺獅子。非洲獅已在12個非洲國家滅絕,并且很可能即將在另外四個非洲國家滅絕。上個世紀,非洲獅的分布范圍已經消失了82%。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野生動物研究和動物福利全球總監Neil D’Cruze博士表示:“非洲的野生動物已被商品化,并被相關產業殘酷地剝削和利用。貿易的合法性并不代表合理性,以傷害動物為基礎的暴利產業終將會對非洲的生物多樣性和當地經濟和人們生活的可持續發展帶來巨大負面影響。“
由于非洲大陸獨特的物種眾多,全球野生動物貿易市場都把目標對準這一地區。隨著全球化、城市擴張和人口的不斷增長,非洲野生動物正處于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一面通向全球聯手合力保護野生動物的曙光,另一面則是走向傷害野生動物的不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