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茨瓦納是非洲南部一個內陸國,同時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非洲象保護區之一,但是現在該國卻突然宣布解除獵象禁令,任由獵人獵殺大象,此舉引發巨大爭議。
據yahoo6月5日消息,當地時間5月22日,博茨瓦納政府不顧外界反對,宣布取消國內獵殺大象禁令。原因是大象與人類沖突激增,以及該國缺少保護大象的資金。此外博茨瓦納政府還表示,解除獵象禁令后,每年預計頒發400個獵象許可證。
據不完全統計,博茨瓦納擁有13萬頭大象,它是世界上擁有大象數量最多的國家,這得益于2014年該國實施禁止獵殺大象的規定。
2019年早些時候,博茨瓦納就有官員建議捕殺大象,并建立一家工廠來加工大象肉,該提議當時遭到動物保護主義者強烈反對。可如今該國政府卻試圖將大象最后的保護傘撤掉,允許獵人在博茨瓦納境內獵殺大象。
有動物保護主義者警告:“如果大象沒有受到保護,它們很可能滅絕,有很多人愿意捐贈大量資金以解決大象與人類發生沖突的問題。”
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單上,非洲象被列為易受傷害的。2016年,一項非洲象數量調查結果顯示,在2007年至2014年這短短七年間,非洲象數量至少下降了30%,數量減少了14.4萬頭。
在津巴布韋、贊比亞等非洲南部國家,捕殺包括大象在內大型動物行為很常見。而這些允許捕殺大象的國家聲稱,合理狩獵行為可以維持大象數量平衡,同時狩獵活動產生的利潤還可以為保護大象提供資金。
但博茨瓦納一名狩獵行業經營者透露:“狩獵行為帶來的收入一直存在爭議,而且這種收入遠不及旅游業帶來的收入高。”許多科學家和自然資源保護者認為保護大象屬于道德上的選擇,而且保護大象迫在眉睫。
英國著名研究大象動物學家道漢密爾頓認為:“射殺大象是一個道德上令人反感的活動,就像捕殺貓、狗或鯨魚一樣令人反感,而且毫無限制的偷獵行為可能會導致大象滅絕。”肯尼亞一名野生動物保護主義者也表示:“狩獵是一種過時的行為,它在現代世界沒有立足之地。”
有研究表明,獵人們喜歡獵殺年長公象,以獲得最大最好的象牙,這可能會導致象群中公象和雌象數量比例失衡,同時還會將象群中最優秀、強壯的基因剔除。
盡管一項瀕危物種貿易國際協議禁止象牙銷售,但在非洲南部一些國家,如博茨瓦納、納米比亞、贊比亞和津巴布韋等國正呼吁解除對銷售象牙的限制。
據悉這些南非國家大象數量占世界大象總數量一半以上,他們擁有價值數千萬美元的象牙儲備量,這些國家對外宣稱象牙可以出售,象牙交易可以獲得巨額資金來保護大象。5月初,博茨瓦納召開的一場反對象牙禁令會議上,該國政府向將大象腳形狀的凳子送給與會領導人。
對于即將解除獵象禁令的博茨瓦納來說,這一禮物頗有深意,同時這也表明該國總統莫克格威茨·馬西西在保護和狩獵方面大象方面的態度,他采取與前任總統截然不同的做法來保護大象。
動物保護人士普遍認為:“象牙貿易助長偷獵之風,并最終導致該物種滅絕,而解除獵象禁令也會推動象牙貿易,從而對象群數量產生巨大影響。”
博茨瓦納曾經被認為是野生大象天堂,該國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多的大象,但近年來,偷獵大象活動在該國激增。
有數據顯示,2018年9月博茨瓦納北部發現大約90具大象尸體,這些大象象牙全部被砍走,當地保護組織認為這是非洲有史以來最大規模偷獵大象活動。而在2014年一整年內,該地區僅發現9具大象尸體。
盡管這份數據得到博茨瓦納野生動物保護部門認可,具有一定權威性,可諷刺的是博茨瓦納政府卻辯稱“博茨瓦納國內大象數量穩定”。
該國環境部門負責人聲稱:“目前博茨瓦納在保護野生大象方面做得非常成功,我們提出解除獵象禁令也是為了保護大象,可如今我們卻要為提出這項舉措而飽受外界批評和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