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犬在出生后的1~3周內,會和母親呆在一起。3周后,它們會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進行一些初步的社會化訓練,接觸新的人和事物。6周后,它們回到犬舍和同伴一起生活,接觸外部世界,學習新的技能并繼續社會化訓練。
然后是預備犬訓練,這是整個導盲犬馴養過程中最核心部分,最終讓預備犬具備上述15條素養,成長為合格的導盲犬。
預備犬是如何訓練的?
分家庭寄養、專門訓練兩個階段。
1、家庭寄養階段
是按培訓要求,挑選幼犬放到志愿者家庭里養育的過程。幼犬一般在8周齡接觸寄養家庭,并在12~18月齡,接回犬舍。在這一年左右的時間里,幼犬必須完成基本技能訓練和社會化練習,為日后的專門訓練做好準備。期間,幼犬出現任何不達標的生理狀況,都可能被直接淘汰。
(1)基本生活技能訓練,包括:大小便的訓練,運動和玩耍的基本準則。
(2)基礎指令訓練,包括:坐(Sit)、下去(Down)、站起來(Up)、我們走吧 (Let’s go)、過來(Come)、停下(Stay)、等待 (Wait)、好的(OK)、去籠子里(Kennel) 、可以了(OK)、好孩子(Good dogboygirl) 、去解手吧(Do your business)、不(No)13個口令,其中“不”被單獨列出來作為一個重要的指令學習。
(3)家庭教養習得,包括:教導幼犬不要跳到人的身上,不要跳到家具或床上,不要在家中追逐,不要咬東西或形成不良的口腔習慣,不要隨便拾起東西,不要挖洞,不要吠叫,不要癡迷于嗅人、其他的寵物或物品,不要沖出門或沖出車,不要把嘴放在人的身上或衣服上,不要緊緊地擁著自己的玩具和食物,并要無視人類的食物。
(4)其他重要行為習得,教導幼犬單獨呆一會兒,教導幼犬應付分心,教導幼犬自控,教導幼犬自信地應對陌生的人、噪音、氣味和物品,教導幼犬相信人類。
2、專門訓練階段,當幼犬生長到12~18個月齡時,它就會以一條預備犬的身份告別寄養家庭,回到犬舍進行專門的預備犬訓練,訓練分為9個階段。
(1)身體檢查、適應學校生活。
(2)食物獎勵和操控技術、服從和注意力分散訓練、拒食訓練、社會化訓練、肢體接觸、介紹狗繩、跑臺訓練、配對訓練、第一環節的人行道訓練、發展身體敏捷性(敏捷行走、倒退、障礙課程)。
(3)服從和注意力分散訓練、肢體接觸、戴狗繩、配對訓練進階、分心路線計劃、第二環節的人行道訓練、發展身體敏捷性(同2)、進階障礙課程。
(4)初次測試(服從測試、蒙眼測試) 、服從和注意力分散訓練、分心路線計劃(同3) 、肢體接觸(同3) 、導航訓練、配對訓練、第三環節的人行道訓練、發展身體敏捷性(同3) 、進階障礙課程。
(5)正式的狗繩訓練、交通訓練、肢體接觸、發展身體敏捷性(同4) 、進階障礙課程、社會化訓練。
(6)高級服從和注意力分散訓練、高級導航訓練、城市路線、強化室內購物中心和商店訓練、自動扶梯訓練、正式交通訓練、完整路障訓練、進階障礙課程、肢體接觸、社會化訓練、復審身體狀況。
(7)服從和注意力分散訓練、高級導航訓練、無人行道的道路訓練、上臺階和實踐性教學、進階障礙 課程(同6) 、社會化訓練。
(8)服從和注意力分散訓練(同7) 、導航訓練、自動扶梯訓練、上臺階訓練、高空障礙物清除訓練、社 會化訓練。
(9)最終測試(服從測試、蒙眼測試、建筑物測試、交通測試) 、最后的路線、和新手一起練習、專項訓練、在居民區中訓練、社會化訓練、模擬匹配課程。
這9個階段的任務,有明確分期和評價指標。整個流程一般會持續4~5個月。由于每條預備犬的訓練進度不同、申請人情況不匹配等原因,通常整個訓練要持續6~9個月,甚至更久。
當預備犬具備15條素養后,就可以畢業上崗、擔當導盲犬工作了。
我國的導盲犬現狀:目前,我國僅有7個導盲犬培訓機構。訓練一只導盲犬,需要15~20萬元的培訓費用,由于訓練成本高,訓練難度大,缺少相關法律法規,缺乏相關配套,缺少導盲犬訓練人員等原因,導致現有導盲犬數量與視障人數比例懸殊。現在全國僅有200多只導盲犬,其稀有程度堪比大熊貓。
通過以上介紹,希望我們能進一步了解和接納導盲犬,關注和支持導盲犬訓練工作,對導盲犬進入公共場所,給予更多理解與包容,讓更多視障人士感受到社會的溫情與人生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