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末,南京市紅山森林動物園火了,開放了近6個月的動物認養突然刷屏。
曾經因無人問津陷入虧損困境的它,也在剛剛過去的周末,迎來數萬游客的排隊“報復”。
過去一年,過去一個月,紅山動物園經歷了什么?
你想領養大熊貓嗎?
如果可以領養一只大熊貓,你會領養嗎?紅山動物園開放野生動物領養啦,在這里你可以領養大熊貓,還可以領養東北虎、河馬、袋鼠等等野生動物,個人最低認養金額是500元/年,可以認養登上過很多動畫和電影的細尾獴。
而圓滾滾的國寶大熊貓的個人認養每年只需3000元。還有大熊貓、考拉、猩猩、亞洲象、長頸鹿、長臂猿、川金絲猴、小熊貓、河馬、袋鼠、犀鳥、細尾獴、環尾狐猴、小麂、獐子等等動物都在開放認養。你可以通過個人認養的方式,還可以通過家庭認養、企業冠名的方式進行認養小動物。
你不用擔心養不好這些動物,認養以后,每天有專人給這些動物喂飯鏟屎,你只需要做一個“云吸”寵物的主人就好。
不僅如此,你還可以體驗動物深度飼養,還能擁有動物的命名權,足不出戶就能“云養”寵物。這一措施一出,很快便引發大眾的認養熱潮。
沈志軍回應
1月27日,紅山動物園園長攜員工拍攝視頻回應網友的熱情認養,并表示一定會照顧好這些動物。
突然火爆的動物認養
開放動物認養,紅山動物園并不是第一個,但紅山動物園的認養卻是最火爆的一個。2020年8月7日,紅山動物園就已經開放認養,但1月26日開始,動物認養才真正火爆起來,到現在已經是排隊難求的狀態。這次的火爆源自于園長沈志軍的一篇報道。
報道中沈志軍介紹,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許多行業的經營都不可觀,對于原本就不是很火熱的動物園來說,更是雪上加霜。這一年里,紅山動物園虧損了3000多萬,占到往年收入的40%。最困難的時候,賬上只剩下了50多萬!
作為園長的沈志軍考慮了很久,最終扣下了員工半年績效,先保證動物的飼料供應。2020年3月15日,閉園51天的紅山動物園重新開放,園長沈志軍以為這一天會等到游客的“報復性出游”,始終沒有出現。后來,沈志軍又試著賣文創、開直播,但由于缺乏經驗,效果都不是很好。
動物們嗷嗷待哺,員工們也心急如焚。紅山動物園的經營卻始終不見起色,沈志軍一下子蒼老了許多。于是才有了園長沈志軍在網上的“求報復”的話語。他說:“不是說疫情之后有‘報復性出游’嗎?大家都來‘報復’我吧!”
收入銳減的紅山動物園,面臨著員工失業、動物難以生存的窘境。一年以來,沈志軍每天都面臨著“什么時候發工資”的詢問,也因此有20多位員工離職。另一邊,是動物們的食物難以供給。在長沙的一處室內動物園,由于沒有飼料,一只羊駝被活活餓死,員工發現時,兩只白狐正在啃噬它的尸體;還有非洲一家動物園物資緊缺,瀕危動物因饑餓骨瘦如柴……
開放認養是沈志軍自救的手段之一。動物園中飼養的都是保護動物,私人想要飼養的話,需要辦理《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但私人家里很難具備這個條件,所以動物園通過認養的方式解決游客想養動物的需求。對紅山動物園而言,疫情導致的游客銳減、收入短缺等問題急需解決,動物認養的方式開創了新的盈利模式,能更好地幫助紅山度過難關。
一切以動物為先的動物園
讓大眾愿意伸出援手的不只是紅山動物園面臨的困境,還有紅山動物園這么多年來對動物的專業與真誠。
21世紀初,國內動物園的盈利方式除了門票以外,最主要的便是動物表演和動物合影項目。那時的人們以跟老虎和照為潮流,動物園讓作為“百獸之王”的老虎趴在臺子上,等待著絡繹不絕的游客來合照。在這里,老虎從小就被訓練得沒有攻擊性,喪失了森林中的兇猛之氣,只剩下萎靡不振。
這是許多野生動物園的舉措,動物園依靠動物表演盈利,也很難顧及動物的感受如何。
但在2011年住建部發文要求保障動物福利以后,紅山動物園果斷取消了動物表演。這一人性化的舉動也導致了紅山動物園的客流量驟然下降。
沈志軍硬著頭皮往前走,他說:“我們動物園應該引導公眾,而不是簡單的迎合。”禁止動物表演的舉動保障了動物的權益,讓動物更加自由地生存。
紅山動物園的動物有不被人看到的權利,豹貓天性膽子小,紅山動物園的豹貓館為它設置了很多藏身之處,游客在一叢叢灌木的縫隙中才能尋找到它那雙發光的大眼睛。紅山動物園有自己的生態,除了是動物的家,它還有許多原住民,比如熊谷旁邊是一片灌木叢,夏天晚上有特別多的野生螢火蟲飛舞,有時候還能目擊到出來散步的野生的貉子和狗獾。
在紅山動物園,當人和動物的利益有沖突的時候,一定是動物優先。“冬天天冷,飼養員想申請個油汀,很久都沒批下來,但如果是動物要,就會很快。”
這也不難理解,在紅山動物園經營最困難的時候,園長會扣下了員工的績效,優先供應動物的食物了。
善待動物也讓紅山動物園聲名在外。在一本名叫《逛動物園是件正經事》的書中,科普作家、動物園愛好者花蝕把紅山動物園評價為華東乃至全國最好的公立動物園之一!
在帶孩子參觀完紅山動物園以后,游客王女士說:“這種認養形式可以感染孩子,培養孩子的社會公德心,讓孩子知道,除了家里的貓貓狗狗以外,還有很多的小動物可以去保護。”在為動物們營造一個適宜的生存環境上,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行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