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生態環境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基礎。據權威部門統計,每年因各類事故、意外剮蹭而需鈑噴的汽車約4億面。其中,產生的有毒有害氣體,相當于上海近兩年的工業用煤所產生的排放量;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可填滿1/3個西湖。
面對環境治理巨大壓力,復旦大學科研團隊首次提出可移動智能環保鈑噴概念,研發出了汽車表面環保微創修復技術并實現轉化,全球首臺“移動漆霧凈化系統”已成功落地并投入使用。據項目負責人李陽博士介紹,此設備將Mn、Ti、Fe、Mg各催化中心嵌裝于無機材料骨架中,獲得復合催化劑。在催化劑用量極低的條件下,可以在較低含氧量下協同高效催化多種VOCs。通過首創的多循環催化燃燒、恒壓緩存、循環風控制等技術,即快速建立密閉空間,對系統的濃度進行實時監控,保證作業的安全性,同時VOCs降解率可達到99%以上。再通過高透膜作業視窗,實現“人、漆”分離,保障作業人員健康。最終實現噴涂作業潔凈度控制、有害物質處理、反應熱能回收且用于烤漆三位一體,為汽修行業提供一種創新技術解決方案。
當前發展綠色低碳經濟的大趨勢下,環保設備的創新發展將是一個的市場爆發點。復旦大學科研團隊以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為工作方針,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寬廣度,在關鍵領域、關鍵指標上實現新的突破。“移動漆霧凈化系統”所運用的技術顛覆了傳統鈑噴工藝,體積小靈活方便,占地僅3m2,含33項專利、安全環保,實現車身補漆“零排放”。使用“移動漆霧凈化系統”,只需要用吃頓飯、喝個茶、看場電影的功夫,即可幫車主修復汽車刮蹭,實現“當日送修,當日取車”,環保、高效、經濟、便捷。
復旦大學科研團隊協同中國環保產業研究院,建立以政府主導、企業履責、公眾監督的遠程監控平臺。通過遠程監控平臺,掌握鈑噴企業實時動態、操作規范、污染數據等,實現環境質量、生態質量、污染源監測的全時段、全方位、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