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科學畫報 | |
![]() ![]() 資料圖片:大熊貓祥祥 “竹子開花了,咪咪躺在媽媽的懷里數星星,星星呀星星多美麗,明天的早餐在哪里……”我對大熊貓最初的記憶便是這首歌謠,后來,知道它是動物界的活化石,是科學家研究“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落的活見證,知道它正在經受滅絕之痛……為什么會這樣?大熊貓究竟經歷了怎樣的過去,又會擁有怎樣的將來? 大熊貓家族的傳奇 最早發現大熊貓化石,是在中國云南祿豐縣。古老的化石為科學家提供了依據,由此,讓我們知道了在距今800-900萬年前的晚中新世,地球上出現了一種身形美麗的動物,它們在茂密和充滿野性的叢林里生存繁衍。它就是由擬熊類演變而成的始熊貓,是大熊貓家族的鼻祖。 而經過進一步的研究和推斷,科學家們發現,始熊貓的后代還發展成了兩個支系,一個旁支被科學家們叫做葛氏郊熊貓,它曾經沿著歐洲的匈牙利、法國等地進行著進化。不幸的是,在中新世的末期它們便滅絕了。而始熊貓分化后的主要支系,在中國的中部和南部等地繼續著演化的進程。到了大約300萬年前的更新世早期,其中的一種體形只有今天大熊貓一半大小的大熊貓出現了。那時它們的數量并不多,分布的范圍相對較窄。不過,正是它們這個家族在隨后約200萬年的漫長發展中,逐步向亞熱帶潮濕森林邁進,并逐步取代了它們的祖先始熊貓,我們稱它為小型大熊貓。 到了更新世中晚期,小型大熊貓進化成巴氏大熊貓,成為了大熊貓家族史上體型最大的大熊貓。在那一時期,地球的氣候非常適宜,食物豐美,且競食動物、天敵和自然災害都很少,大熊貓家族因此迎來了一個空前興旺繁榮發展的時期,子嗣昌盛,數量急劇上升,分布范圍迅速擴展到許多地方,西起緬甸,東至中國江淮平原,西到海島,北達中條山麓,以及越南和泰國等地都有了大熊貓的足跡。 但不幸的是,隨著第四紀冰川時期的到來,地球上大約30%的地方都被冰雪完全覆蓋,氣候變得越來越冷,越來越多的生物被凍死,食物資源也極其匱乏,與大熊貓同時代的“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落中的不少動物種群衰落以至滅亡,一些大型動物如東方劍齒象和劍齒虎等等無一幸免。而在這次由于冰川所造成的地球劫難中,唯有大熊貓借助橫斷山脈的高山峽谷,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和獨特的適應力生存下來,成為更新世早期出現的動物“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落中唯一的幸存者。同時,它們生存繁衍的空間也急劇縮小。 后來,地球上出現的人類最終介入了大熊貓家族的生活。1869年,法國傳教士戴維為這個僅生存在中國深山老林里的古老的物種命名為大熊貓,并把它推向了屬于人類社會的全世界。從此,大熊貓家族的一切開始備受世人關注。 為什么大熊貓能夠存活下來?為什么大熊貓的進化并沒有讓它有一個更好的未來?為什么大熊貓的食物品種單一?為什么剛出生的大熊貓寶寶和媽媽有那么大的區別?……大熊貓這一從遠古走來的生物給人類留下了重重謎團,盡管如此,但有一點是我們不可否認的,那就是大熊貓具有一種頑強的生命力,使其家族歷經滄海桑田延續下來。 神奇的第六指 右前掌緊握竹竿,用嘴靈活地撕去竹皮,然后一口一口地咬斷,再送入嘴中……細心觀察大熊貓吃竹子,我們會發現,大熊貓吃竹子的動作竟然和人類吃甘蔗的動作十分相似。這是為什么呢?其實,在大熊貓的前掌上,除了像一般動物長有五個指頭外,還額外長著一個“第六指”。這個第六指在大熊貓的抓握行為中扮演著“拇指”的角色,但又不是真正的拇指,所以科學家習慣將這個第六指稱為“偽拇指”。它是大熊貓在長期適應自然環境的過程中,由前掌一塊橈側仔骨特化形成的,具有像人類大拇指功能的一個“突起物”。正是這個具有拇指功能的“第六指”的存在,使得大熊貓在抓握東西和攀援時,更加靈活,更加有力,更加牢靠。 大熊貓殉葬品 在四千年前,大熊貓曾被人類用作殉葬品。2001年,湖北省考古人員在三峽地區秭歸縣官莊坪遺址發現的77號墓出土了一塊奇怪的動物骨骼,經證實,這塊動物骨骼是大熊貓骨骼。而77號墓也是世界上迄今發現的唯一一處以大熊貓作為殉葬品的墓葬。在整個新石器時代,只有跟人類關系密切的動物才用來殉葬。 熊貓“醉”水 在野外調查中,研究者曾發現了好幾例熊貓“醉”水。傳說是大熊貓在飲水時,總發現在水中有另一只大熊貓和它對飲,并且伴隨著蕩漾的水波,還不時地向自己扮著鬼臉。如果自己快飲,水中的大熊貓也跟著快飲。兩者的動作、行為如此同步,吸引著水邊的大熊貓跟隨自己水中的那個倒影競相暢飲。不知不覺之間,便喝得“酩酊大醉”,動彈不得。一些大熊貓病理學家認為,大熊貓嗜水,是由于病理原因,導致它特別干渴而不停飲水,最終飲水過量,行動不便。 竹林隱士 大熊貓是一種喜陰怕熱的喜好獨來獨往的動物,常常生活在郁閉度60%-70%的森林下的竹林中。另外,大熊貓有著敏銳的嗅覺系統,它能夠輕易地在叢林中捕捉到發生在它周圍的一切信息,在發現有陌生事物時,往往隱匿得非常快,所以大熊貓又被學者們稱為“竹林隱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