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撿到25只鱉蛋,今天孵出小鱉,可好玩了。”昨天,家住海淀區錦繡大地附近的市民康師傅對記者說。昨天,幾個鄰家的小朋友聽說康師傅家里孵出了20余只小鱉,紛紛跑過來看它們,有的小朋友還拿起筷子逗鱉。
“一個月前在河邊的沙子堆里撿了25個蛋,有人說是蛇蛋,也有人說是鱉蛋,我就琢磨著,把蛋孵出來就知道是什么了。”康師傅看著孵出來的小鱉說。他自制了一個木頭的孵蛋箱,高約40厘米,箱子上邊固定了一個小燈,每天24小時照射。剛孵出來的小鱉有五分硬幣大小,背呈灰色,肚子為橘紅色,20多只小鱉在箱子里的沙子上爬來爬去,有的小鱉鉆進了沙子里。
“木箱能夠保持水分,箱子里的沙子是從撿到蛋的地方挖回來的。因為我不知道蛋埋多深,就按著撿到蛋時,蛋在沙堆里的深度把蛋都埋了進去。”康師傅說。
康師傅養過魚、螃蟹和蟋蟀,從沒養過鱉。過兩天小鱉全部孵出后,他打算把鱉放回當初撿到它們的地方。“聽說鱉孵出來自己就知道方向,會向著水的方向爬,到時候我還能看看是不是真的。”康師傅笑著說。
相關知識小鏈接:
鱉:爬行動物,又稱甲魚、王八。體長18~24厘米,頭部青灰色,吻部突出。背腹扁平,背盤橢圓形。橄欖綠色。背腹甲包覆著皮膚。背甲邊緣的柔軟皮膚稱作裙邊。當裙邊左右擺動時,能迅速將身體埋入泥沙里。四肢有蹼,游泳很快。卵生。每年5~8月產卵。一般夜間上岸,用后肢在泥沙松軟的地方挖洞,每次產卵9~15枚,產后用泥沙蓋好,孵化期約兩個月。平時生活在江河湖沼的底部,也常常爬上岸來曬太陽。吃各種底棲的螺、蚌、魚、蝦等。每年11月至第二年3月間潛伏在河底深處淤泥里冬眠。鱉是一種名貴而又大眾化的水產食品,肉味鮮美。背甲是中藥。
來源: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