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濫的鼠害是草原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疆銀黑狐馴化基地把人工圈養用來獲取皮毛的狐貍“解放”出來,釋放它們的野性,學會自覺捕捉活鼠后放歸草原。
野生狐貍是草原鼠類的天敵,一只狐貍可以控制2萬畝范圍的鼠害。但由于草原生態的惡化以及人類的捕殺,新疆草原上的野生狐貍已經非常稀有。利用狐貍、鷹等滅鼠,避免了使用劇毒鼠藥對草原造成藥物殘留污染。
新聞鏈接:
新疆起用“狐貍警察”治理草原鼠害
曾經在新疆草原上幾近消失的野狐貍,如今開始重新回到領地并擔任起“草原警察”的重任,治理草原目前猖獗的鼠害問題。
據新疆銀黑狐馴化基地主任李小平介紹,新疆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是中國第二大沙漠,也是鼠害比較嚴重的地區,這里的子午鼠、大沙鼠等鼠類體形大,繁殖力強,主要以梭梭、駱駝刺等草原荒漠植物的根、葉為食,對草原植被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目前福海縣吾圖布拉克草原冬牧場平均每畝存鼠洞口數達14個,造成每年60多萬只羊在這里難以越冬。
草原上通常使用劇毒鼠藥對付鼠害,但老鷹、狐貍、黃鼠狼等吃了被毒死的老鼠后也會中毒死亡并對草原造成遺留污染。2004年,自治區投資80多萬元,在吾圖布拉克草原40萬畝鼠害較為嚴重的地區成立了銀黑狐馴化基地,從養狐場購進20只銀黑狐幼崽,嘗試馴化狐貍治理鼠害。
李小平說,野生狐貍是草原鼠類的天敵,一只狐貍可以控制2萬畝范圍的鼠害,但由于草原生態的惡化以及人類的捕殺,新疆草原上的野生狐貍已經非常稀有。雖然名為“馴化”,但馴化基地的最終目的是野化狐貍:通過一步步的訓練,把人工圈養用來獲取皮毛的狐貍“解放”出來,釋放它們的野性,改變飲食結構,使它們不再依賴人類,在學會自覺捕捉活鼠后放歸草原。
2005年,新疆銀黑狐馴化基地已成功放生13只野狐貍,放生范圍內的存鼠洞口已下降到每畝1個左右,治鼠的效果比較明顯。李小平說,基地今后將每年野化并放生200只狐貍。
新疆治蝗滅鼠指揮部高級畜牧師王志軍說,采用狐貍、鷹等生物來滅鼠是無污染無副效果的科學方式,能夠實現草原的“病害平衡”,新疆將從今年起,將把狐貍滅鼠技術推廣到自治區23個鼠害較為嚴重的縣市。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