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從6月中旬開始,待產的雌性藏羚羊成群結隊從棲息地出發,行程上千公里,前往卓乃湖、太陽湖一帶產崽。產崽完畢后,雌性藏羚羊又帶著幼羚回到原來的棲息地,藏羚羊的遷徙之旅歷盡艱險。6月,待產的雌性藏羚羊身體笨重,行動不便。開始回遷后,雌性藏羚羊身體產后虛弱,一路還要照顧幼崽。它們的天敵禿鷲、狼和沙狐等食肉動物則一路尾隨,傷害藏羚羊,再加上藏羚羊生活在氣候極為惡劣的地方,還將應對復雜多變的天氣。每年一次的大規模遷徙,對它們是一場嚴峻的考驗。
五道梁至楚瑪爾河一帶是藏羚羊遷徙的必經之地。為了保證它們自由遷徙,青藏鐵路建設單位在這一地帶設立了野生動物通道。其中,長為11.7公里的清水河特大橋和長為4公里的楚瑪爾河特大橋,是根據“以橋代路”方案設計的,共有近三千個橋孔可供野生動物通過。據工作人員介紹,雌性藏羚羊帶著一個多月大的幼崽或三五成群,或結成數百只的隊伍向青藏鐵路動物通道靠近,在通道口短暫停留后,即快速通過。
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才嘎說,建設單位在確定青藏鐵路野生動物通道的數量和位置時,不僅征求了牧民意見,還請野生動物保護專家作了論證。這些通道符合藏羚羊、野牦牛、野驢等珍稀野生動物飲水、遷徙習慣,保障了它們自由遷徙。
預計,整個遷徙過程將持續到9月中旬,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正在密切關注著藏羚羊的動向,盡可能避免藏羚羊的意外傷亡。
來源:西海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