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酒泉阿克塞縣生活的野生雙峰駱駝自然保護區日前被正式批準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表示野生雙峰駱駝瀕臨滅絕的情況已得到有關部門關注。
據悉,野生雙峰駱駝是在地球上最惡劣的氣候條件下能夠生存的珍奇動物,其生存范圍主要在蒙古南部和中國西北地區至哈薩克斯坦一帶,長期以來,由于自然環境惡化,野駱駝的棲息范圍逐年萎縮,野生雙峰駱駝已經處于絕跡的邊緣,目前阿克塞縣安南壩野雙峰駝自然保護區總面積三點九六萬公頃,全世界野生雙峰駱駝數量在七百三十峰至八百八十峰之間。
相關新聞鏈接:
科考隊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野生雙峰駱駝有被盜獵現象
首次庫姆塔格沙漠科考隊在科考途中發現三只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野生雙峰駱駝的蹄掌,蹄掌上有明顯的刀割痕跡,這是盜獵分子在獵殺野駱駝以后遺留下來的。
9月23日,由中國科學院、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甘肅省治沙研究所、蘭州大學等單位聯合組織的首次庫姆塔格沙漠科考隊一行8人,在羅布泊東緣的阿齊克谷地進行植被調查時,科考隊隊長王繼和和另外一名隊員在一座紅柳沙丘下面,發現一只駱駝的后蹄,隨后沿沙丘四周尋找,又發現了一只前蹄和一只后蹄,三只駱駝的蹄掌上有利刃切割的痕跡,露出整齊的白骨茬。經過科考隊的動物專家查驗,發現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野生雙峰的蹄掌,根據骨茬的成色,判斷野駱駝被盜獵的時間大約在一年左右。在行進的途中,又發現了被掩埋的駱駝臟器。種種跡象表明,在羅布泊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野生雙峰駱駝有被不法盜獵分子盜獵的現象。現場附近,立著一塊標牌,標牌上寫有"新疆羅布泊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的字樣。
1877年,俄國探險家普熱瓦爾斯基在我國新疆羅布泊地區考察過程中,見到并捕獲了野駱駝標本,1883年將其命名為"野生雙峰駝西部亞種"。隨著時光的流逝,野駱駝的數量也因人類活動的加劇而銳減,這一大型荒漠動物曾經一度瀕臨滅絕。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野生雙峰駝作為瀕危物種列入紅皮書,國際貿易公約(CITES)將其列為一級瀕危物種。我國在珍稀動物保護名錄中將野生雙峰駝列為一級保護動物。為使野駱駝有一個休養生息的好環境,我國成立了"阿爾金山-羅布泊野駱駝自然保護區"。目前野駱駝的總數已遠遠低于大熊貓的數量,成為比大熊貓還要稀少的珍稀物種。
來源:野生動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