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落野外被發現
上個月中旬的一天,家住浦東的郭先生吃過晚飯出外散步,走到高橋碼頭時突然發現發現橋墩上蹲著一個毛茸茸的小猴子,走近一看,又不是常見的那種
猴子。這只猴子全身絨毛,看見人也不逃。郭先生看它有氣沒力的,像是受了傷,就好心把它抱回了家,放在鐵籠里。
為了幫助小猴子,郭先生從超市買來了香蕉、西瓜和鵪鶉蛋,可是小猴子一點不領情,什么都不吃,還把頭埋進身體。郭先生上網一查才發現,這種猴子俗稱懶猴,學名“蜂猴”,產于我國云南和廣西南部,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郭先生吃驚不小,連夜把小懶猴送到了浦東瀕危動物保護站。
流浪時受苦不少
到了瀕危動物保護站,工作人員發現小懶猴情況不妙。由于受驚過度,小懶猴一直把頭埋在皮毛里,而它的皮毛很臟,沒有光澤,身體很瘦,左眼還流膿,顯得疲憊不堪。為了防止小懶猴再受驚,瀕危動物保護站的工作人員一邊聯絡大自然昆蟲館的獸醫,一邊在一個紙盒子里墊上棉布,把小懶猴從鐵籠中移送到紙盒子里暫時安身,并放了一根香蕉在它面前。
第二天一早,上海大自然昆蟲館養殖部工作人員和獸醫趕到了瀕危動物保護站。大自然昆蟲館養殖部經理張一民告訴記者,“我們趕到野生動物瀕危管理站時,小懶猴貓在紙盒里,已經沒有力氣了,晚上放進去的香蕉一點都沒有吃過。”
獸醫作出判斷,這只懶猴是2到3歲的雄性亞成年個體,初步看來,小懶猴至少在野外流浪了10天以上,由于上海并非懶猴的出產地,這只懶猴在野外根本找不到食物,造成嚴重營養不良,身體虛脫,如果再流浪幾天,小懶猴恐怕性命不保。而且它左眼晶體混濁流膿,極有可能是遭到敲打或者摔傷造成的,這只眼睛傷勢很重,即便挽回了小懶猴的生命,也可能失明。
食療藥補小懶猴
接過接力救助棒,具有小型動物飼養經驗的大自然昆蟲館不敢懈怠,經過商議,昆蟲館決定為小懶猴進行食補、藥物治療并且提供最優越的環境,幫助小懶猴恢復健康。
在內部隔離室,小懶猴單獨住在空調房內,室內溫度一直控制在28攝氏度。工作人員一方面為小懶猴滴眼藥水、涂眼藥膏,一邊喂它“血爾”、“小施爾康”等營養藥物,幫助它補充營養素,迅速脫離貧血。另外,飼養員還為它精心準備了營養餐,木瓜、香蕉、菠蘿、芒果,每天翻新。懶猴是夜行動物,白天很懶,一動不動,只有夜間才覓食活動。懶猴在昆蟲館每天吃兩頓,每頓0.5公斤食物。飼養員在晚上7點先喂它一頓,到凌晨再喂一頓,幫助它調節飲食生物鐘。
經過半個月的精心治療,小懶猴不但恢復了體力,連視力都恢復了正常。這讓飼養員欣喜不已。10月1日,這只小懶猴就能和市民見面了。
記者調查
被保護動物遭販賣飼養
據專家介紹,懶猴是一種分布在南方的野生動物,那么這個可憐的小家伙怎么會流落到千里之外的上海的呢?
大自然昆蟲館專家推測,這只懶猴極有可能是被在野外捕獲后,作為寵物非法販賣到上海的。之后或被主人丟棄,或自行逃脫,所以才會四處流浪。
而這種已經瀕危的野生動物近年來被人當作寵物販賣的事屢見不鮮。今年上半年,上海鐵路乘警大隊就在昆明開往上海的K80次列車上,發現2只懶猴。這兩只懶猴被發現時剛好逃出旅行袋,爬到座位上。鐵路乘警推測它們是被人從云南非法購得后,準備到上海高價出售,不料途中列車顛簸,使兩只小懶猴得以脫逃。
記者上網查詢,發現真有把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懶猴當寵物養的人,在一個名為 “中國寵物論壇”的bbs上,一位寵物愛好者居然發貼公開轉讓懶猴讓別人飼養。
大自然昆蟲館專家告訴記者,由于懶猴在野外瀕危,而買賣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足以構成刑事罪,因此市民千萬不要擅自買賣。
相關知識鏈接:
懶猴小資料
蜂猴別名懶猴、風猴,屬懶猴科,學名為Nycticebus coucang。分布于云南和廣西南部,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蜂猴體型較小而行動遲緩,是較低等的猴類,體長32-35厘米。兩只小耳朵隱藏于毛茸茸的圓腦袋中;眼圓而大。四肢短粗而等長,第二個腳趾還保留著鉤爪,尾短而隱于毛叢中。蜂猴棲于熱帶雨林及亞熱帶季雨林中,完全在樹上生活,極少下地,喜獨自活動。行動特別緩慢,只有在受到攻擊時,才有所加快,故又名“懶猴”。白天蜷成球狀隱蔽在大樹洞中或在枝椏上歇息,夜晚出來覓食,以植物的果實為食,也捕食昆蟲、小鳥及鳥卵。一年四季均能交配,懷孕期5-6個月,多在冬季產仔,每胎1仔。
來源: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