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中國川西一個國際狩獵場的十三年
2006-09-19

直到最近國家林業局準備對狩獵權進行公開拍賣之后,人們才知道,國際狩獵這種另類休閑方式,在中國其實已存在了20余年。經過批準的位于“大熊貓故鄉”四川寶興的川西國際狩獵場,便是其中的一個。

向春/制圖

  沒有招牌,沒有辦公房,沒有前臺招待,沒有看管護衛,只有山高水長、怪石嶙峋、幽深靜謐的森林和溪流———四川省寶興縣川西國際狩獵場顛覆了人們心目中對于“狩獵場”的傳統想象。

  事實上,自從中國開始允許進行國際狩獵以來,這種用槍彈消滅野生動物的休閑方式始終保持著特有的“神秘性”,甚至長期以來都不為公眾所知。直到最近國家林業局準備對國際狩獵權進行公開拍賣、從而引起輿論高度關注之后,人們才知道,這種另類休閑方式,在中國其實已經存在了20余年。

  對于川西國際狩獵場所在的寶興縣而言,大熊貓無疑是它最大的驕傲。全世界第一只大熊貓便發現于此。建國后,我國共向美國、原蘇聯、日本、朝鮮等國贈送大熊貓23只,其中17只出自寶興。因此,寶興被人稱為“大熊貓的故鄉”。

  除了大熊貓外,這片土地上還生活著金絲猴、羚牛和白唇鹿等另外幾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而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羚牛,正是川西國際狩獵場為那些跋山涉水來到這里的國際獵人所提供的最主要獵捕對象。

  作為四川省僅有的兩個經過國家林業局批準的國際狩獵場之一,川西國際狩獵場已經存在了13年。然而,只有高華康一人才完整地體會到了這個狩獵場的存在。他是這個狩獵場最直接的、甚至于是惟一的“經營者”。

  “分裂”的野保股長

  高華康的身份看起來有點“分裂”:他的職務是寶興縣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股股長、一級警督。一方面,他擔負著寶興縣野生動物的保護工作,而另一方面,幾乎每年,他都要陪同一到兩批國外來的客人,領著雇來的民工,荷槍實彈、舟車勞頓地闖進山林,獵捕那些他呵護之下的生靈。

  通常每年的3-7月是山林中的禁獵期。而到了秋季,高華康就可能會接到從成都打來的電話,通知他開上局里的越野車,去成都的機場接人。

  2005年10月底,高華康就這樣從成都接回了一對60歲上下的美國夫婦和陪同翻譯。而陪同他們的省林業廳工作人員則交給他兩件武器,一枝獵槍,一副弩箭———平時,高華康總是要千方百計從自己的轄區里找出比這差得多的土制獵槍,然后恨恨地將它們銷毀,而現在,他需要小心翼翼地保管好這兩件價值上萬元的危險武器,照顧好兩個外來的客人,還要花錢雇上四五個吃苦耐勞的民工,肩拉背扛、翻山越嶺,把這些經驗豐富、槍法如神的獵手領到他的保護對象們面前。

  從成都往西南方向,經成雅高速公路140公里到雅安,再轉向西北,沿210省道行78公里,就到了寶興。隨后,越野車還要沿著崎嶇蜿蜒、顛簸狹窄的石子山路走上28公里,那便是川西國際狩獵場的邊緣。

  一份介紹材料稱,川西國際狩獵場位于寶興縣永富鄉境內,距縣城28公里,面積330平方公里。區內含撲雞溝、巴斯溝、出居溝等10余條深谷大溝,有海拔5380米的全縣最高峰石喇嘛,可狩獵動物有羚牛、野豬等10多種大型動物和數十種小動物。

  過去9年里,來自美國、西班牙的10多名國際狩獵者,就是這樣走近了川西國際狩獵場。從獵手們和高華康握手開始,他們的一應開銷就全部由高華康負責,車輛、雇用民工、飲水、干糧、帳篷、蔬菜甚至咖啡,都由高華康采辦安排。

  只有高華康、狩獵者和翻譯可以進山打獵。國際獵手們到寶興的目標絕大部分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羚牛,在寶興的現存數量約為300頭。

  “神秘”的狩獵之旅

  獵捕羚牛,主要依靠掌握羚牛特殊的生活規律。就和雞往往要吃一些沙石以助消化一樣,羚牛也需要經常吃一種當地人稱為“牛井”的特殊物質,這種帶有咸味的東西在山林中并不常見,有經驗的獵人知道哪里有這種“牛井”,只要在這里守候,總會見到成群的羚牛來“消食”,這里才是真正的狩獵點。

  從宿營點出發走到狩獵點,往往需要一兩個小時。來捕羚牛的獵手年齡一般都在60歲上下,在山路間卻能行走如飛,他們往往經驗豐富,能夠準確地辨識出“牛井”、羚牛的糞便新鮮程度,判斷準確的狩獵地點。

  羚牛往往成群結隊地出現,多的一群有六七十頭,少的也有二三十頭。但是,按照狩獵的規則,獵手們只能獵殺老弱病殘公的獵物。這時候,獵手們就需要借助隨身攜帶的望遠鏡進行觀察,找出自己的目標。

  “獵手都很尊重我們,他們也害怕打錯目標,所以他們發現牛群的第一件事就是問我們可以打哪一頭。”

  “羚牛經常打架,一群羚牛中,如果發現牛角缺損比較多的,往往年齡就比較大。皮毛看上去很臟的,往往就是病牛,公羚牛的毛色發紅,體形比較大,而母羚牛則毛色發灰,顏色比較淡。”這些都是高華康總結出來的辨別獵捕目標的經驗。

  通常高華康要在望遠鏡里看很久,才會確定目標,然后告訴翻譯,確定翻譯辨別清楚之后,再讓他告訴獵手,找準目標,準備射擊。

  獵手們一般都裝備精良,槍是那種可以折疊的獵槍,子彈約有10厘米長,類似于機槍子彈,配有高精度的瞄準鏡,射程能夠達到2000米,高華康說:“這種槍,別說那些獵手了,就是你也可以打得準。”

  獵手們對自己的槍彈和技術都很有信心。幾百公斤一頭的羚牛,只要一槍就可以斃命,很少會有打兩槍的。

  “如果運氣好,當天就可以打到,第2天就可以走。”高華康陪同的獵手中,最快的是兩天就得手下山,最長的一次則在山里呆了一個星期,但總之,獵手們不會空手而回。

  打到獵物,對于獵手們來說,只是完成了三分之一的工作。他們往往會興奮地騎到獵物身上,讓翻譯給自己照相,每個角度都要照幾張,這是他們享受勝利喜悅的時刻。接著,就是掏出一把10厘米長的剝皮刀,坐下來小心翼翼地剝皮,爪子、腳趾、眼睛、耳朵的皮毛都不能割破。高華康有時候會陪獵手一起剝皮,這項精細的工作往往會持續整整一天。

  毛皮才是獵手們最終的目標,這些毛皮會被帶回各自的國家,制成動物標本,陳列在大大小小的博物館、陳列館里,供人們參觀研究。

  狩獵的潛在風險

  盡管說狩獵對象只能是老弱病殘公,但是,對于依靠肉眼辨別的獵手來說,誤殺還是有可能會發生。

  1998年,川西國際狩獵者剛剛開始真正接待客人不久,一位美國獵手就誤殺了一頭母羚牛。高華康記得,那位獵手得知誤殺之后,立即癱坐在地,也沒有騎到獵物身上拍照,甚至都不看獵物一眼,似乎是犯了天大的錯誤,全無得手應有的興奮。隨行的翻譯看他太難過,于是安慰他說誤殺的是一頭“老牛”,高華康當即告訴獵手,“不是老牛,打的就是母牛”,獵手越發沮喪。后來,高華康看這位獵手實在是難過,年齡又很大,便說,那雖然不是“老牛”,但卻是一頭“病牛”。聽到這番話,獵手猛地站起來問:真的嗎?真的嗎?當得到肯定回答后,他才勉強接受了。

  即使如此老練的國際狩獵者也會犯錯,這,大概是要大力發展狩獵產業所不得不面臨的一項潛在風險。

  “不要說是普通的游客,就是我這樣的,如果允許我來狩獵,我一看到獵物,肯定興奮得舉槍就打,管它是公是母,而且越是健壯的越興奮。我擔心的是,如果讓那些沒有經過培訓、素質不夠的人進山打獵,問題會更大。”所以,對于狩獵者的自身素質要求一定比較高,要遵守狩獵的基本游戲規則。

  他所說的游戲規則除了包括只準打老弱病殘公之外,還包括要實行嚴格的環境保護措施。“來狩獵的外國人基本是60歲以上,帶有旅游的性質,從來不亂扔煙灰,自己隨身帶個塑料袋,煙灰、垃圾全部裝袋帶走,易拉罐則是揉成很小的一坨,壓在山石下面。”

  所以,“向國人開放狩獵,我感覺現在的條件可能還不成熟。”高華康說,這話雖然比較難聽,但卻是事實。

  一個國際狩獵場的發展史

  “狩獵活動其實一直在操作,只是長期是在林業部門內部運作,所以外界才會覺得神秘。”高華康說。

  但是,高說他已經記不清川西國際狩獵場準確的成立時間和邊界。記者看到寶興縣招商局數年前的一份招商引資材料中說,川西國際狩獵場是由原國家林業部“林護批字「1993」164號”文件批準設立的,但是高華康和寶興縣林業局的檔案保管員用了足有半個小時,也沒能從局里的檔案中找到這份文件。

  據高華康稱:川西國際狩獵場1993年批下來以后一直沒有開展活動。直到幾年后,他們向上級林業部門提出可以接待國際狩獵,希望上級部門在接受外國人來打獵的時候,能夠安排一些人到寶興來。于是,這些要求被層層上報。

  到了1997年,他們終于迎來了第一批客人,陪同這批人來的是當時在中國森林國際旅行社特種旅游部工作的王巍。數年前,高華康曾經和王巍一起在臥龍自然保護區參加過大熊貓保護的工作。王巍回去后,到了國家林業部下屬的全民所有制企業———中國森林國際旅行社工作。沒有想到的是,兩個人重逢的時候,則是為了去山中狩獵。

  高華康說,從1997年以來,川西國際狩獵場共接待過8批客人,獵捕7頭羚牛,1頭家養牦牛。全部是由王巍幫助牽線聯系,其中有兩次是王巍親自陪同。

  王巍現在的身份是北京安正國際旅行社的總經理,這家旅行社,正是此次國家林業局擬拍賣國際狩獵權的4家競拍單位之一。

  高華康說,“來狩獵的客人都是通過國際狩獵協會和國家林業局聯系,每次從申請到真正實施往往要1到2年時間,手續非常繁瑣。來狩獵必須憑國家林業局簽發的特種獵捕證,那上面對獵捕物種、范圍、數量都有明確規定,還必須有公安部簽發的持槍證。不僅我們要檢查這些證件,就是狩獵區所在的鄉政府也要檢查一遍。”

  據稱,每次狩獵一頭羚牛,獵手支付的費用大約為十多萬元,但是經過各級層層分成之后,寶興縣林業局只能分到5萬元左右,如果再刨去各項開支,所節余的錢不過萬元,這個數字令林業局上上下下十分失望。據說,由于國際獵手嫌中國狩獵費用太高,有段時間不太來狩獵,有關部門后來不得不降低收費,因此,近幾年,縣里每次分到的錢還不到5萬元。

  狩獵初衷與尷尬的現實

  實際上,設立川西國際狩獵場的初衷是“靠山吃山”,林業局本想通過接待狩獵獲得一筆資金,但是,結果卻似乎并不如人意。

  寶興縣林業局局長佐琳說,寶興縣每年野生動物給老百姓農作物造成的損害高達上百萬斤,當初設立狩獵區的初衷,“就是反正動物本身就是有淘汰的,不如適當捕獵老弱病殘的野生動物,爭取一部分資金,對老百姓的損失給予適當補償。光保護不利用也不行。”

  縣林業局的一份資料稱,“近年來,五龍、永富、鹽井、穆坪、靈關等鄉鎮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大熊貓、猴子等野生動物損害農作物和農民財物現象,個別地方還出現黑熊等野生動物傷人事件,今年初至今,五龍鄉東升村9戶村民和隴東10余戶村民的財產先后不同程度遭到大熊貓的侵害,咬爛鍋、盆和部分農具、房屋,還咬死4只小豬;3月10日,穆坪鎮冷木組村民李貴祿家養的山羊被咬死9只,經現場取證鑒定可確定也是野生動物所為。”

  因此,寶興縣林業局每年都會制定一個“護青保產”動物獵捕計劃,2006年,他們計劃活捕50只獼猴,獵殺10只黑熊、50頭野豬、3頭羚牛,對于這批計劃中的捕獵,林業部門的要求是“僅限于農耕地及農耕地以外50米內進行”。這意味著,林業部門今年可以接待3批前來獵捕羚牛的客人。

  佐琳說,法律規定,對于野生動物給老百姓作物造成的損害由地方政府給予補償,但并沒有明確由哪一級政府補償,這樣的結果就是哪一級都不管,寶興縣一年的財政收入才1800多萬元,公務員的工資都要靠轉移支付來實現,根本拿不出補償資金。即使有時候林業局擠出一點錢來象征性地補償農民們的損失,都不敢說是林業局給的補償,而是交給鄉政府,讓他們以困難補助的名義發放。他們擔心的是,一旦明說是補償,“以后老百姓有任何損害都會來找我們”。

  但佐琳說,現在每年依靠狩獵所得的收入,遠遠起不到補償作用,“獵捕太少,扣完開支,所剩無幾”。

  而這項本來旨在“利民”的活動,也沒有得到期望中老百姓的支持。永富鄉中崗溝的王祖康家就住在狩獵區的入口附近,他家世代在石喇嘛山中打獵,年輕的時候打過黑熊和野豬,因為野生動物保護政策,現在卻必須放下獵槍,種植莊稼。王祖康對記者說,他和周圍的老百姓都反對讓外國人來山中打獵,“我們這里幫助保護了(野生動物),老外來了就打,打了就走了,我們卻沒有得到什么實惠。”

  王祖康的這番話代表很多村民的觀點,高華康實際上對這一點心知肚明,他說:“村民們以前靠打獵為生,為了保護野生動物不讓他們打了,他們就不打,結果卻讓外國人來打,村民們當然不容易接受。如果給他們點實惠的話,大家的積極性就會高一點。”他設想的是,最好還是讓老外們來打獵,但是能給縣里多留點錢。

  據了解,數年前,寶興縣招商局曾經計劃引進5000萬元人民幣的投資,在“石喇嘛狩獵區”建造大型的基礎設施、購買狩獵配套設備、溫泉浴場館,并估計每年的狩獵和旅游的利潤可以達到1000萬元。但是,這一計劃最終未能實現。

  對于此次狩獵權拍賣活動,縣林業局長佐琳的擔心是,一旦拍賣了狩獵權,地方林業部門怎么進行管理?怎么對當地的老百姓解釋?

(南方周末)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