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狂犬病成為一些國家的地方病時,除了對被咬傷的病人接種疫苗,人們最好殺掉咬傷人類的動物。"
"如果沒有狂犬病疫苗,今天的狂犬病將會發展到怎樣的程度?"記者問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所長,法國著名病毒學家杜文圣(Vincent Deubel)教授。
1885年,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的創始人法國科學家路易斯·巴斯德,發明了狂犬病疫苗,從此開創了狂犬病免疫研究的新時代。杜文圣說,如果沒有狂犬病疫苗,"狂犬病將成為全球傳播的疾病,只能通過殘殺患有狂犬病的狗類,和出現典型的神經癥狀的牛群來控制它的傳染。"這些典型癥狀包括飲食問題、流口水增加、受刺激時亂咬所有東西、行動困難或癱瘓,然后導致死亡。"每年將有成千上萬的人類會死于狂犬病。"
據說巴斯德小時候,經常在街上聽到慘叫,人們用燒紅的烙鐵燒烙傷口,用來"治療"被瘋狗咬傷的病人。疫苗的發明讓狂犬病走出了黑暗時代。
巴斯德在1885年做了一次被后世銘記的嘗試。一個5歲的小男孩因狂犬病去世,在男孩死后24小時,巴斯德從尸體嘴里取出唾沫加水稀釋,然后分別注射到5只兔子的體內觀察。不久,這些兔子都得了狂犬病死去。
在病毒被充分認識之前,巴斯德依靠實驗,證實了唾沫中存在著引發狂犬病的病原體,這種病原體就是后來被發現的狂犬病毒。不僅如此,巴斯德還在實驗中證明引發狂犬病的病原體藏在病狗的腦髓中。巴斯德依據自己的發現,通過反復感染兔子和狗的方法,取得了疫苗。
在此后100多年的時間里,狂犬病終于成為一種可以預防的疾病,即使是被懷疑攜帶狂犬病毒的動物咬傷以后,也可以注射疫苗進行補救,避免感染病毒。
雖然一旦發病就無藥可救,但狂犬病是可以被消滅的,北美洲、西歐、日本和南美洲的許多地區都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美國每年用于狂犬病預防的總支出估計達3億美元。在法國,控制狐狂犬病的累計費用估計為2.61億美元。一個地區要維持"無狂犬病"的狀態代價不菲,因為狂犬病毒是可以寄生在野生動物體內的,我們無法檢測和消滅所有帶病毒的動物,所以一些曾經宣布"無狂犬病"的地區,也可能再次出現狂犬病病例。
但在亞洲和非洲,多數國家還在受累于狂犬病。世界上99%以上的人類狂犬病死亡病例發生在發展中國家,大多數死亡都發生在農村地區,全球人口中的半數都生活在犬狂犬病流行地區,面臨感染狂犬病的風險。
狂犬病發病與季節沒有直接的關系,但在夏天,戶外活動時間的增加讓人們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狗和其他動物,杜文圣建議:"要教育人群避免和游蕩的狗貓和野生動物(狐貍、蝙蝠、浣熊等)接觸。"當然,最有效的辦法是開展大范圍的強制免疫。
"相關動物的強制免疫以及監測和報告系統能夠有效地幫助減少和預防狂犬病毒的傳播。政府應該實施一貫政策,強制人們給他們家養的貓和狗注射疫苗,控制游蕩的動物。這需要巨大的成本,亞洲國家在狂犬病預防方面存在許多困難。"杜文圣說。
杜文圣認為,"當狂犬病成為一些國家的地方病時,除了對被咬傷的病人接種疫苗,人們最好殺掉咬傷人類的動物。"隔離那些懷疑攜帶病毒的動物無疑是最"仁慈"和有效的方法,但這樣的行動成本昂貴,捕殺危險的動物,至今還是不得已的"良方"。
來源:新民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