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江豚啊!它怎么翻了肚皮了?難不成是死了?”昨天上午9點左右,一頭受傷的江豚漂到長江板橋汽車輪渡附近江面時被人發現。由于傷勢過重,發現時間又晚,江豚被拉到岸邊時已經斷氣。
現場:江豚頭部有傷痕
“金陵晚報嗎?你們快派記者過來,我們這里漂來了一頭江豚,傷勢嚴重,看樣子快不行了。”昨天上午8點40分左右,金陵晚報突然接到板橋汽渡員工戴先生的電話。放下戴先生的電話后,記者立刻和南京漁政部門聯系,對方表示立刻派人過去查看。記者隨后也趕到了現場。
讓人遺憾的是,受傷的江豚在記者趕到前就已經死亡。漁政工作人員表示,死亡的是一頭雄性江豚,年齡估計在3歲左右。
為了不讓江豚尸體被江水泡壞,板橋汽渡的工作人員已將其拖上了岸。站在板橋汽渡水岸邊能夠看見,一條淡紅色的血印一直從江豚的尸體下面延伸到水邊,長度約在2米。看了江豚尸體第一眼,立刻就被其頭部的一道傷痕吸引。只見江豚頭部有一道長約10厘米的口子,暗紅色血水不斷往外滴,江豚的嘴角此時也有血滲出。
目測發現,這頭死亡的江豚為黑灰色,身長在1.6米到1.7米。江豚頭部和近親海豚相比顯得很短,不過前額部分卻非常飽滿,有點像壽星公的肉頭。因為靠聲吶在江中定位,江豚的眼睛顯得非常小,如同鑲嵌了兩顆小紐扣一般,很不明顯。背脊上沒有背鰭是江豚的特點,不過江豚鰭肢和尾鰭較大。鰭肢呈三角形,尾鰭分為左右兩葉,呈水平狀伸展。調查:受傷江豚從上游漂來據了解,最先發現江豚的是板橋汽渡的船員高師傅和清潔工謝師傅。“要是再早點發現就好了,我當時怎么就沒想到那是頭江豚呢!”高師傅此時滿臉失望的表情。他表示,當時他就發現江里有一個黑色的物體一沉一浮的,因為看不清楚,就喊了在岸邊掃垃圾的謝師傅。“我當時就喊:‘老謝、老謝,江里有個東西,很像是浮尸哦!’老謝聽了也很吃驚,丟下掃帚就跑過來看了。不過因為當時的距離比較遠,他也沒有看清楚。”
高師傅說,當時他就讓其先去汽渡報告。很快,汽渡方面就有幾個人過來查看,那個物體此時也因江水的推力往船邊靠近了。這時他們才發現,那好像是一條大魚。“我們當時也在想,這么大的魚在江里還是很少見的,就找來長竹竿,把那條大魚往船邊上拉。可拉近才發現,根本不是大魚,而是一頭江豚。”
高師傅說,當時站在他旁邊的謝師傅就把短褲脫了,穿了條褲衩跳下了江。然后扶著江豚,把它推到了岸邊。在謝師傅推的時候,江豚還輕微地擺了擺尾鰭。
講述:死前曾發出悲鳴
一談起江豚,還在掃地的謝師傅就連連嘆氣。“當時把江豚推到岸邊時,它還有點反應,尾鰭擺了擺,有點掙扎的意思。可就是身子翻不過來,肚皮朝上翻在水面上。”謝師傅表示,當時他就想把江豚翻過來,讓它換氣。可剛翻過來,江豚又順勢翻了過去。他當時也很著急,拼命想把江豚翻上來,試了幾次,都沒有成功。眼看江豚的反應越來越弱,這時汽渡的工作人員也過來幫忙,眾人一起扶著江豚的頭部,將其翻了過來。
謝師傅告訴記者,江豚背部朝上時他才發現江豚頭部有一道很深的傷口。輕輕觸摸傷口邊緣,江豚連疼痛的感覺都沒有,一動不動。當時他就覺得這頭江豚可能不行了,于是只能輕輕拍打江豚的腹部,表示同情。“當時我的確聽到江豚發出類似‘嘎、嘎’的響聲。”謝師傅說到這里微微低下了頭,說江豚可能是在悲鳴,也可能是在感謝他呢。
“因為疼痛讓它無力擺動,因為疼痛讓它無力淚流。就算眼淚流出,混雜在滔滔江水中,很快也不見了蹤影。”一位過路教師那傷感的話,讓在場的人全都低頭不語。
老漁民:可能是撞到暗礁了
對于江豚死亡原因,在場眾人都議論紛紛。老漁民張老漢告訴記者,這頭江豚很可能是撞到江中的暗礁了。張老漢介紹,他在這一帶的江面生活了20多年,很熟悉這里的水情。南京上游的長江有一段暗礁比較多,那里的水流也非常急。不少魚兒都喜歡生活在那里。作為捕食者,江豚也經常在那一帶出沒。“江豚有一種習性,喜歡躍出水面,我估計當時這頭江豚躍出水面尋歡。可落入水中的時候,頭部卻撞上了暗礁,從而受了傷。”
漁政部門的工作人員表示,江豚和白鰭豚被稱為“長江二豚”,是非常珍貴的“水中大熊貓”。漁政工作人員說,從目前的情況判斷,除了撞到暗礁外,江豚也有可能是被螺旋槳之類的東西打中的。下面他們將先把江豚尸體運回去放在冷庫中進行冷凍,然后做成標本后向市民展示。
對于這頭死亡的江豚,不少專家也表示了惋惜。因為目前長江流域江豚數量已大幅度銳減。如果再不加以保護,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江豚很可能會像白鰭豚一樣,被逼到滅絕的邊緣。
現狀:長江江豚尚存千頭
記者在網上查到了一份1997年的資料:農業部、中科院等聯合組織的“長江二豚”同步監測活動中,在長江九江段首次發現種群數量巨大的江豚群體。迄今,九江水域有6處發現有江豚群體棲息、繁育,目前,長江江豚瀕危,尚存千頭左右。
據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專家介紹,長江流域目前污染比較嚴重,這直接影響到了白鰭豚和江豚的生存。根據前幾年的統計顯示,長江江豚的數量正以每年7.3%左右的速度衰減,已經處于瀕危狀態,國家正在考慮把江豚升格為一級保護動物。
專家表示,白鰭豚和江豚的拯救工作已開展了好多年,雖然目前取得一些成果,無奈長江地區經濟發展速度快,江面作業繁忙,這給白鰭豚和江豚產生了很大的危害。安徽省銅陵白鰭豚保護場前幾年收集到的江豚標本中,因人類活動導致死亡的占95%以上。
遺憾:南京難尋江豚蹤影
“1987年,我在南京長江大橋上,用肉眼就能看見長江江豚。可現在就算坐上快艇,在江面上也很難尋覓到江豚蹤影了。”南京農業大學生命科學院的高國富副教授說到這里很無奈。不過高教授也表示,很難找到不代表沒有,他去年就曾聽其他學校的同行說,在江里看見了1頭江豚。不過再次尋找,卻又花費了很長時間。
什么原因導致了江豚數量的銳減呢?高教授的總結是:
1.捕魚:早些年,因為捕魚技術落后,加上人們對江豚的敬畏,江豚才能夠有生存空間。可隨著時間推移,捕魚技術越來越先進,滾鉤、迷魂陣和電捕的出現,給江豚帶來了很大的傷害。而人們對江豚的敬畏之心也日漸減弱,甚至開始捕殺,江豚的數量開始日趨減少。
2.污染:早期社會的污染無非就是糞水之類,不過這些糞水能養活江中的魚蝦,而江豚靠吃魚為生,這樣的生物鏈是非常穩固的。可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大量污水排入江中,直接導致魚蝦的滅亡。食物來源斷了,江豚數量開始減少。
3.水中噪音:長江原來航行的船只的螺旋槳轉速都不快,發出的噪音也不大,江豚自然能輕易躲避這些螺旋槳帶來的威脅。可因為現長江上的船只眾多,連螺旋槳也都加快了轉速,所產生的噪音跟著增大。江豚是靠聲吶定位的,這么多噪音摻雜在一起,肯定會讓江豚迷失方向,自然就容易出危險。
長江江豚亟待保護
長江江豚亟待保護
9月22日,安徽省銅陵市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正在觀察江豚的生長情況。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長江江豚是我國淡水水域所特產的水生哺乳動物。近年來,長江江豚數量急劇減少,目前種群數量不足1700頭。銅陵市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現有長江江豚180頭。
豆腐乳西瓜 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