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虎獸:一群怪獸的誕生與命運
支持者認為:通過對虎獅獸或獅虎獸的樣本分析,有利于貓科動物的遺傳學、繁殖生理、免疫學的研究;反對者譏諷:如果比人類更強大的動物把人和大猩猩雜交,你會作何感想?
雙獸王之子
一頭怪獸與三只非洲雄獅對峙著。
這頭兩歲半的怪獸身軀龐大,長著獅子的頭與老虎的斑紋———成年的它是東北虎體長的一倍,重約500公斤。它并不把群獅放在眼里,用憤怒的吼聲挑釁對方。當它張開血盆大口時,濃重的腥氣噴了出來。
號稱“草原之王”的群獅則以低沉的吼聲回應。它們紛紛伏下身子,試圖攻擊異類。鐵欄阻擋了雙方的交鋒———進攻沒有得逞,脾氣暴躁的怪獸被氣得倒地翻滾。當飼養員跑過來阻止時,發現怪獸由于吼叫過于用力,一節腸子已從臍部鼓了出來。
成為人們玩物的獅虎獸
這是今年7月29日,發生在遼寧大連獅虎園的一幕。這頭怪獸是雄獅與母虎交配的結果,稱為“獅虎獸”。
3個月前,它從國外被引入大連。但這個異類馬上被相鄰的父輩排斥了——盡管它身上流著獅的血液——這是雜交動物面臨的困境之一。
而在千里之外的深圳野生動物園,一只出生于2005年5月12日的小怪獸還沒有意識到它的“雜種”身份。當一架照相機對準它時,它迅速地跑向獅子媽媽,呲牙咧嘴地朝著游覽車叫起來。那聲音攙雜著虎嘯的雄亮及獅吼的低沉,它只能發出虎與獅的混合聲音。
人們稱這小家伙為“虎獅獸”———雄虎與雌獅的結晶。和獅虎獸一樣,長著相似的獅子面孔與老虎斑紋。它是哥哥,今年5月12日出生,同胞的還有它的虎獅獸妹妹。現在,虎獅妹妹正挨在媽媽身邊曬太陽。繼而在8月26日,深圳動物園又生養出三只獅虎獸。
“這里是目前世界上惟一同時具有虎獅獸和獅虎獸的動物園。”深圳野生動物園高級畜牧師趙云華說。
艱難的交配
在趙云華的記憶里,培養這些小怪物的想法始于10年前。
1995年春節,深圳動物園展出了一只從法國高價租來的獅虎獸“莉莉”。由于這只珍稀動物體弱多病,趙云華的除夕夜只得在照顧它中度過。怪獸是花費了法國人幾十年時間和上億美元培育出來的,是世界上第一只獅虎獸,“享年”20歲。
獅虎獸之所以如此珍稀,是因為虎、獅雖同屬貓科,但老虎是“叢林之王”,獅子是“草原之王”。雙方在自然環境中沒有相遇的機會,更談不上交配。“即使在人工環境下,獅虎種間交配受孕的成功率僅為1%-2%,而成活率僅有五十萬分之一。”東北林業大學動物生殖學博導景松巖教授說。目前,國外存活的獅虎獸只有3-5只,主要集中在法國。虎獅獸存活的幾率更是微乎其微。
“但我不服氣。那個大年三十對我刺激很大,外國人做到的,我們為什么做不到呢?”趙云華說。經過對各國相關學術資料的研究,趙云華在1996年嘗試將數只4個月齡左右的東北虎幼崽與非洲獅幼崽進行合群飼養。在她的記憶中,兩種貓科動物在最初合群時比較敵視,活動時還各圈出勢力范圍。但一星期后,雙方的敵意消失了。
1998年,混養的獅、虎增加到12只———其中東北虎5頭,非洲獅7頭,猛獸們被轉移到該園新建的“中華獅虎山”中。
獅、虎長到四歲時,它們均性成熟了。公虎“蘇民”已經成長為獅虎山中最剽悍、毛色最漂亮的“帥哥”,曾經與母虎交配生育過后代15只。母獅“明明”是山中母性最強的一頭野獸,生育過10只小獅子。
今年1月下旬,發情旺盛的“明明”主動在“蘇民”面前仰臥、打滾、貼臉,并主動呈半臥的姿勢趴在公虎面前等待交配。“蘇民”顯得很驕傲,此前,它已經拒絕一只有怪僻的母獅的求愛。
但“明明”鍥而不舍。多次求偶后,公虎終于爬跨到它的身上……獸王交配過程只持續了大約7秒,趙云華對此進行了全程拍攝。做愛結束后,“蘇民”表現出非常緊張,在極度慌恐中奔跑:“明明”卻格外興奮,起身沖向前方,急行、打滾。
5月12日,平常按時回籠的“明明”突然夜不歸宿。據有豐富觀察經驗的趙云華初步斷定是母獅臨產。次日,她上山巡查,發現“明明”躲在獅虎山的一個地勢低洼、樹叢茂密的地方,但未發現幼仔。趙云華讓飼養員每天投送活雞3只、牛肉3斤,都被吃光了。時間在忐忑中流逝,直到第7天一場大雨過后,趙云華驚喜地發現了兩只虎獅獸幼仔,它們已爬到路邊的草叢里。
其間已有3場大雨降臨深圳,母獅將幼仔移動了3次。趙云華認為“明明”是個責任心極強的母親,這種特性保證了孩子的安全。
兩重模樣與性格
為防止虎獅獸被傷害,趙明華在一周后將母獅和幼崽移入獨立散放區。
獨立散放區面積約為500平方米,里面分布著假山、水池、茂密的草叢,外圍用鐵絲網隔斷。當“明明”被引入新環境時,表現出強烈不安,并且驚慌地叼起呦呦叫喚的幼崽尋找安全隱蔽處。這樣交替叼崽數次后,一家人才逐漸適應了新的生活。
母親的關懷讓這一雄一雌的兩只幼崽茁壯成長。1周,雙眼睜開,四肢可站立慢行;2周,可隨母親穿越草叢;1個月,奔跑于散放區;2個月,開始叼食雞腿、肉末、牛奶、雞蛋。而在3個月以后,小怪獸的身體增長迅速,并且變得越來越活潑好動。“白天,小虎獅獸經常爬到母獅的身上、頭上,還叼著媽媽的尾巴左右搖擺。”趙云華回憶,“它們還繼承了老虎一些特有的行動方式———喜歡雙雙排著隊攀爬樹干,還喜歡在小水洼里戲水打鬧。”
至于獅子的一些行為特征,在等到它長得更大時也會顯現出來。
雜交示意圖
它們的體態呈現出虎獅雙方的混血特征。體型、頭型、耳、眼、鼻、嘴、背脊部的深色線紋,明顯偏向母親一方;毛色、頭部花紋、耳背側白色斑紋、尾巴上的環形條紋,傾向于虎的樣子。而在臉頰、腿部和身體兩側,既有像虎的數量不同的條形紋,也有像獅的少許不規則的斑點紋。
在異獸“百天”時,動物園專門給它們做了一盤牛肉蛋糕祝賀。小虎獅歡叫著飽食饕餮之際,隔籠相望的獅子們一臉饞相地圍在籠外奔跑打轉。
此后,公獅“帥長毛”與母虎“辣妹子”交配所生的三只獅虎獸也情況相似。略有不同的是,“辣妹子”習慣于圈養,所以小獅虎們對野外的適應能力略弱,至今養在閨中。趙云華準備在小獅虎獸滿三個月后,將它們放到外面曬太陽。
命途多舛
目前,深圳動物園的獅虎獸與虎獅獸的健康狀況不錯,但它們的未來還很不確定。
上海、福州、南京、海口等地培育出來的虎獅獸相繼夭折,有的一出生就走了,最長的只活了110天。器官衰竭與呼吸衰竭是最重要的死因。即使在發達國家,它們也難以擺脫不幸的命運。目前活得最久的法國獅虎獸“莉莉”(20歲)和最長壽的澳大利亞虎獅獸“諾艾爾”(16歲),仍低于老虎與獅子的平均壽命。資料表明,老虎的平均壽命為20歲-30歲,獅子的平均壽命為25歲。
“自然規律是很難打破的,”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馬潤林解釋說,“虎、獅之間不是種內交配,而是種間交配,加之它們的淵源極遠,使它們的遺傳基因在染色體數量上有不匹配性,造成了嚴重的遺傳基因缺陷,致使器官發育與免疫能力都容易出現問題。”但這位博導稱,馬和驢的交配是例外,騾子吸收了兩者的優點,即“雜交優勢”——這與人對它們的長期馴化和飼養相關,使它們很早就在相同的環境生活。
染色體的不匹配還會影響到它們的體型。獅虎獸會得“巨大綜合癥”,大于父母一倍;虎獅獸會得“矮小綜合癥”,它比其父母中的任何一個都小許多。
但趙云華對小怪獸們充滿信心,并準備在它們的基礎上培育更為奇特的品種。
“公眾以為獅虎獸與虎獅獸像騾子一樣不能生育,但學界對它們的實驗解剖證明,盡管雄性無法生育,但雌性是可以生育的。”她說。印度加爾各答動物園的虎獅“茹弟拉林”,曾與一只雄獅配對成功,生育過七只獅-虎獅。另外,印度也曾培育出過極為罕見的虎-虎獅,盡管它在八九歲時因癌癥死亡。
倫理與科學之爭
趙云華之所以熱衷于對奇獸的培育,她承認經濟價值是直接原因,“深圳野生動物園是個自負贏虧的企業,我是它的員工,希望通過培育這些珍稀動物來實現觀賞價值與經濟價值。”
深圳動物園借獅虎獸與虎獅獸,展開了成功的品牌推廣與產品營銷。除了吸引大量的媒體報道和游客外,動物園還在獅虎獸出生滿百日后,向深圳市民征名,結果在5天內收到500多個建議。深圳南山區計生局的一位負責人,也就虎獅獸的名稱發去了千字傳真。
趙云華同時看重其中的科研價值———她認為:通過對虎獅獸或獅虎獸的樣本分析,有利于促進貓科雜交動物的遺傳學、繁殖生理、免疫學的研究。“從分子遺傳學的角度講,物種間雜交后代是比較基因組學及基因功能研究的絕好材料。”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馬潤林稱,“比如通過對獅、虎雜交所生的動物和這對獅、虎的基因作比對后,可發現哪些基因沒有參與生命重組被丟掉了,哪些基因是生命重組過程中的關鍵零件。”
但以研究動物福利而著稱的東北農業大學副校長包軍認為,虎獅獸與獅虎獸普遍早夭的事實證明,人類的介入造成了它們自出生以來就要承受的不正常的痛苦,這違背動物福利的基本原則。
另有評論者提出,我們不該做“造物主”。人類不能因為這樣做有經濟價值與科研價值,就不理會人對動物、人對自然的倫理,喪失對生命與自然法則的敬畏。這和目前人類主流社會反對克隆的理由是一致的。甚至有網友激烈地指出,“如果有比人類更強大的動物把人和大猩猩進行雜交,你作何感想呢?”
目前,世界上一些國家的動物園仍在作相關培養,法國是最為積極的。但印度政府在1985年取締了加爾各答動物園的雜交,后來又要求中央動物園停止這種實驗。
來源:騰訊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