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老一輩兒怎么過春節-90年代怎么過春節
2006-01-12

90年代怎么過春節


■走出家門過春節

看看春節期間商家的廣告詞就知道百姓過年有多忙了,“打個電話拜個年,歡天喜地大團圓”、“包餃子貼窗花歡樂在農家,看焰火放鞭炮京郊真熱鬧”、“春節不在家,假日列車游天下”。總之,圍在家里包餃子看晚會是老皇歷了,過節也要過出個性過出新意來。這讓北京人過春節也開始犯難:出游訂不上團,在超市購物交款排大隊,打保齡球球道爆滿,想租個車到郊區轉轉,車早就預訂一空。春節的樂事多了,品戲、看電影、聽音樂會,連電視頻道也“春運”——節目太多,擠破門檻。想求新求異也不是容易事。不夸張地說,正月過后,就要計劃明年的春節怎么過了,因為動作慢了計劃跟不上,只能過一個遺憾的春節。

百姓過節的方式是一天天變了,休閑度假的意識也一天天強了,春節在人們的心目中從一個團圓佳節漸漸變成一個度假的好機會,提高生活品質從這個最傳統的節日開始了。

■年飯:家宴挪到酒樓吃

半數以上的人家不自己包餃子,速凍餃子出現斷貨現象。

辛辛苦苦一年了,過春節該享享口福了,家家戶戶為年夜飯張羅,這是每年過節的傳統想法。可越是吃得好了越想在過年的時候吃點省事的、吃點清淡的。老百姓的心思早被商家琢磨到了,1992年,西單菜市場推出五種家庭套餐,每套50元至70元,回家簡單一加工就是豐盛的年夜飯。

按老禮兒,京城的館子到春節差不多都關門上板了,家家戶戶都忙著在家里炒菜,誰還會光顧餐館?可到1994年,春節期間最常見的大紅紙“春節休息”見不到了。家宴設在餐館酒樓成了時尚。與其在家一通忙活還不如在餐館里踏踏實實吃一頓呢。而商家也看準了這一點,為了有個好買賣,為了有個好商緣,都比著賽不關門,加班加點紛紛擺出家宴擂臺。1996年,北京城擺起了年夜飯,百店家宴熱熱鬧鬧。到了1997年,年夜飯也要預訂,訂晚了就剩回家煮凍餃子了。

1990年前后,時興涮火鍋、涮羊肉,之后是烤鴨、粵菜、川菜、上海菜、湘菜相繼而至,中間還穿插著紅燜羊肉、家常菜,各家餐廳為了年夜飯也絞盡腦汁變換花樣,到了1996年,連餃子城也火爆起來。

“破五的餃子”,北京的老風俗還被很多人記掛著,只是初五熱了凍餃子。北京已經有半數以上的人家不自己包餃子了,速凍餃子出現了斷貨現象,就連做餃子皮也成了“新興產業”,一個小商販春節期間能賣出去三四十斤餃子皮。

■年貨:雞鴨魚肉成配角

食品的花費還不到春節花費的1/5,而1/3的錢被用來交朋友了。

到了90年代,正月臨近的日子里,很難見到被大包小包的“吃物”壓得難于行走的人了,“平日里也是吃海參魷魚,干嗎非要趕到春節?”糧店里挺金貴的菜籽油也開始被冷落了,1992年的春節,盡管張貼了“春節期間每人優惠10斤”,仍沒有達到促銷的目的。因為北京人知道,更好的“綠寶”、“駱駝嘜”之類有的是,根本不用囤積。

盡管民以食為天,但在1994年的一項調查統計中發現:雖然過年幾乎各家各戶都要購買食品,但食品的花費還不到春節花費的1/5,而1/3的錢被用來交朋友了,吃,已經不是北京人過年的主旋律了,人們把更多的精力和錢用在了自身建設和交往娛樂上了。

會吃了會玩兒了,北京人過年也更實惠了,開始時興批發過年。去水產市場批海產品,到大鐘寺批發水果,當然,還有批發鮮花。去年春節,北京銷售鮮花超過30萬盆,銷售額近1500萬元,和一個大中型商場的效益差不多。

1995年,必備年貨是金童玉女財神爺和大大的福字。1995年的年貨里還有一樣小東西:歡樂球。這是“禁放”之后春節歡樂產品的主唱。上億只歡樂球在那個春節爆響:既安全又聲色兼備。

吉祥物也是置辦的年貨,1996年小老鼠隨處可見,1998年,虎行天下。

■年樂:旅游過年成時尚

春節,從旅游淡季變為“黃金季節”,機票優惠已成為歷史。

1992年的年三十,五個結伴前往哈爾濱看冰燈的年輕人是新聞人物,過個團圓年的觀念正在被悄悄改變。這一年,春節機票優惠50%的做法已成為歷史。全家人圍坐在一起看春節晚會的日子也已經過去。

1996年的春節迎來最長的公休假,從初一到初七整整一周,機票價格開始上浮。春節,從旅游的淡季變為“黃金季節”。

到1997年旅游過年有錢也難,還在1996年12月,東南亞以及海南、昆明、西雙版納、廈門、武夷山等國內路線已經爆滿。據統計,1997年北京春節旅游過年的人數在10萬人上下。

1997年開始,留在北京過春節的人包餃子看晚會之后又多了一個節目:看燈。北京城打扮得火樹銀花,每天有幾十萬人上街看燈。出租車司機都愿意在街上多轉轉:亮堂堂的心里痛快。

春節里,各個體育場館打開大門,從保齡球、輪滑、羽毛球到室內攀巖,64項體育活動把大約10萬以上人次的北京人從麻將桌和酒桌旁拉走。1997年的春節,5萬人奔了體育場館。

1997年賀歲片登場,《編輯部的故事》續集《萬事如意》除夕之夜在全國30多家省級電視臺同時登場。有人發出詢問:還看晚會嗎?全城同做一件事的情景不復存在。從這一年開始,賀歲片年年如約而至。

■年話:身體健康排第一

調查顯示,“身體健康”是1998年最流行的拜年話。

電話鈴聲傳問候,打開電腦接賀卡,賀詞傳進尋呼機。北京半數以上的人電話拜年。這是九十年代北京人的拜年方式。

拜年,不再是兩盒點心跑一天。先是賀年卡賀年的方式流行起來,賀年卡不是學生專利,已經被全社會接受了,1992年春節前分揀量達到250萬件。盡管郵件量比平日高了近1/4,但增長速度還是放慢了,因為電信發展快了。

北京最早的尋呼臺是126臺,1992年春節每小時尋呼1萬次以上。1997年已經有尋呼臺推出預約拜年,北京有尋呼機用戶上百萬。1995年,1/5的北京人打長途拜年。1983年,北京近一半的長途電話需要話務員人工接轉,用戶掛一個長途電話需要等幾十分鐘。而如今,北京長途電話可以直撥全國2000多個城市、縣,230多個國家和地區,直撥比例可在99%以上。

1998年流行的拜年話是“身體健康”,在對北京、上海、廣州等10個城市的調查顯示:“身體健康”是人們排名第一的愿望。而在1995年左右,人們的祝福大多是“恭喜發財”。

進入1999年,賀卡成為落后的形式,因為使用大量紙張,不利于環境保護,電子賀卡在今年流行。每天中國電信網上至少有四五千封電子賀年郵件接來送往,輕輕一點,祝福可以傳出萬里之外。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