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型照明產品的節能燈,與同樣亮度的白熾燈相比,可以節電80%,據專家計算,如果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使用12億只節能燈,其節電效果相當于新建一個三峽工程。然而由于行業市場混亂、缺乏扶持政策、宣傳力度不夠等原因,這一高效照明產品在國際市場大受歡迎,但在國內消費者中卻反應冷淡,無法發揮其巨大的節能作用。有人戲稱這是“墻內開花墻外香”。
推廣使用12億只節能燈可以少建一個三峽
節能燈是普通照明用自鎮流熒光燈的俗稱,與白熾燈相比具有高亮度、低耗能、光效穩定等優點。據測試,節能燈的光效為白熾燈的6倍,也就是說,一支10W節能燈的亮度相當于一支60W的白熾燈,其壽命則可達8000小時以上,為白熾燈的8-10倍。
據專家測算,如果以功率為11W的高品質節能燈代替60W的白熾燈,不僅減少耗電80%,亮度還能提高20%-30%。以每天燃點4小時,推廣使用12億只計算,一年可節電為:(0.06-0.011)千瓦/支×365天×4小時/天×12億支=858.48億度,而建成后的三峽工程年發電量也只有850億度左右。
國內一些大型用電企業在使用節能燈后取得了很好的節能效果。昆明鋼鐵集團公司是云南省第二用電大戶,也是最大的生產照明用電大戶,今年3月,該公司將13000多只白熾燈換成節能燈,照明功率由整改前的1032千瓦下降到235千瓦,綜合節電率在70%以上,年節電110萬度。
節能燈節電不僅能減少電力負荷,緩解我國電力緊張狀況,而且還有巨大的環保效益。國家經貿委節能信息傳播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每節約1億度電就意味著節約了4.04萬噸標準煤,減少排放二氧化碳10,64萬噸、二氧化硫0.09萬噸。
據悉,由于能源緊張,歐美發達國家非常注重推廣使用節能燈。美國、法國、荷蘭、英國、意大利、日本等國從上世紀90年代起,紛紛制訂出相關的扶持政策,用于推廣節能燈等節能照明產品。僅美國環保局從1991年開始實施綠色照明計劃以來,就投資了10多億美元用于推廣高效照明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