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動物管理部副經理李梅榮帶領記者在紅山走了一圈兒,紅山深秋“醋味”真濃,這是好事兒,來年開春,就等著看動物寶寶降生的新聞吧。
梅花鹿脖子變粗了
一只雄性河麂的腹部上掉了塊巴掌大的皮,特扎眼,李梅榮告訴記者,那是10天前兩只河麂在爭奪配偶時留下的創傷。河麂的爭斗先是從互相追逐開始,一旦糾纏在一起就開始用頭拱對方的腹部,其中一只的腹部被情敵的獠牙刮去一塊皮。河麂在食草動物中算是好斗的,但它們的自愈能力也很強,獸醫只對創面進行了簡單的清洗、消毒。
河麂的鄰居也不太平——雄性梅花鹿的脖子變粗了,還總流口水,記者一靠近欄桿,其中的一只并不像以往那樣探出頭來要吃的,而是昂起頭吼了一聲。
記者見狀連忙向后退,飼養員金師傅告訴記者,最近梅花鹿在夜間格斗很激烈,對異類也很警惕,飼養員打掃衛生時也得小心提防著。
梅花鹿的決斗大約持續10天,優勝者稱王,有更多的機會與母鹿交配,但這個“王位”坐不穩,明年還得重新決斗。
猴王任期五年左右
與梅花鹿年年決斗產生王者相比,猴王就要幸福多了,紅山飼養員的經驗是,猴山上的恒河猴每五年左右更換新的猴王。往往是猴王一年年衰老時,就有青壯年猴成長起來,一旦條件成熟,它們就會伺機謀反。
與梅花鹿、河麂集中在秋季求偶、交配不同的是,恒河猴一年四季都愿意談戀愛,只不過即將到來的冬天是它們交配的高峰期。猴王自然能與更多的母猴生兒育女,但一些青壯年公猴也能找到合意的配偶,不過整個過程都得偷偷摸摸的,如果從人的角度去考量,這也許比公開的戀情更甜蜜。
在靈長館,獸醫王國棟正在觀察一只受傷被隔離觀察的環尾狐猴。它有點不幸,10天前雌性環尾狐猴進入發情期,兩只雄性自然都不肯將愛人拱手相讓,乘飼養員下班,它倆打得天昏地暗,記者眼前的這位,手臂被對方打腫,腋下也有創傷,灰頭土臉地坐在角落里發呆。
不過王國棟卻很樂觀,一是它的創傷很小,用了兩天藥就消炎了;二是以治病的名義被隔離出來,讓心上人和情敵有充分的時間孕育新的生命,避免格斗升級,未嘗不是好事。
一旦雌性環尾狐猴的發情期結束,它就能回家了。現實往往就這樣殘酷,在格斗中贏得婚姻能讓后代更健壯。
東北虎發情成“謎”
袋鼠為爭奪配偶發生的格斗是最講究技巧的,而這些絕招兒往往是它們的母親教授的。幼年袋鼠經常在成年袋鼠的看護和指導下進行玩鬧式的格斗,盡管雌性袋鼠不會格斗,但是它們可以耐心地教小袋鼠格斗技巧。
在紅山動物專家的記錄中,最激烈的一次格斗中,兩只青年袋鼠在33分鐘內共向對手的腹部進行了275次重擊。殘酷的現實是,在長期的對抗下青年袋鼠學會了各種格斗的技巧,所以往往結果是兩敗俱傷,極少出現一邊倒的戰局。
李梅榮告訴記者,很多動物把求偶的時間選在深秋是為了適應自然界,秋天結婚,它們的寶寶往往在春天出世,特別是食草動物,往往在四五月間分娩,這時的青草、綠葉最爽口,媽媽的奶水質量很高,宜人的天氣也適合寶寶的成長,半年后,大多數寶寶能羽翼豐滿地迎接寒冬的考驗了。
不過人類對動物習性的了解總是非常有限,年復一年的探索總會有新的認識。上個世紀80年代,東北虎在南京的求偶、交配總是集中在冬季,可目前時間上的特征越來越不明顯,除了地理環境的改變,一定還有我們尚未察覺到的因素在影響著。 來源:金陵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