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這是2002年6月27日,桔紅色的晚霞浮現在澳大利亞悉尼納拉賓海灘的上空。由于空氣污染嚴重,空氣中的懸浮顆粒遭遇冷空氣,透過陽光的照射便形成了如此燦爛的“晚霞”。 新華社發
英國政府即將公布的一份報告稱,如果各國政府在未來10年內不采取行動遏制溫室效應,那么全球將為此付出高達6.98萬億美元的經濟代價,這將超過一戰、二戰和上世紀30年代的美國經濟大衰退付出的代價,而且還會造就兩億“環境難民”。
斯特恩預測,全球各國需要將國內生產總值總數的1%,即約1840億英鎊,用于遏制全球變暖,否則付出的代價將是這個數目的5倍至20倍。
30日英國政府即將公開的一份報告指出,如果繼續忽視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從而造成環境進一步惡化,人類有可能再次面臨類似上世紀30年代的全球性經濟大衰退,全球將有兩億人會因為干旱或食物短缺而成為難民。
英國這份長達700頁的報告是由英國經濟學家尼古拉斯·斯特恩撰寫的。斯特恩是世界銀行的前首席經濟學家,從去年開始受英國財政部的委托對全球變暖問題展開了歷時一年的調研。
全球變暖代價沉重
斯特恩在報告中指出,全球變暖如不經遏制將會令全球付出3.68萬億英鎊(約6.98萬億美元)的代價。除非整個世界采取行動,否則它的嚴重性要超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上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衰退,而且地球的大片地區將變得不適合人居住。按照全世界65億人口計算,不經遏制的全球變暖將導致地球上的每一個人,無論老幼婦孺,都要為此支出566英鎊。
斯特恩在報告中指出,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量,即使按保守估計,今后50年里,全球平均氣溫也將比1750年至1850年的平均氣溫高2至3攝氏度。如果溫室氣體排放量繼續增加,那么溫度增幅會更大。氣溫增高導致冰川融化加劇,增加了洪水泛濫和淡水資源缺乏的風險。
全球努力迫在眉睫
報告還稱,即使整個世界立即采取行動遏制了污染,而大氣中已經存在的二氧化碳也會慢慢發揮作用,導致全球在未來30年內繼續變暖,而海平面在未來100年內還會繼續上升。
斯特恩在報告中警告說,由于目前的形勢如此緊迫,簽訂《京都議定書》的姊妹篇——一個有關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新協議勢在必行,最好是于明年簽署,而不是按照原定的計劃要等到2010年~2011年期間才簽署。
英國《獨立報》在報道中分析指出,聯合國下月6日將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召開氣候會議,英國首相布萊爾目前正積極推動會議通過新的溫室氣體減排框架協議,力圖將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美國包括在內。英國選擇在此時公布斯特恩的報告是希望借此扭轉美國的民意。
美國2001年曾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將會影響美國經濟發展”為借口,拒絕批準《京都議定書》。斯特恩在報告中指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會促進低能耗、低污染產業的發展。
預計到2050年,全球低能耗、低污染產業總產值將達到至少5000億美元,因此盡快采取措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帶來的好處,遠大于其對經濟增長帶來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