鯊魚肉的橫切面
昂貴而美味的魚翅盛宴正在全球風行,但是,令人垂涎的魚翅背后,究竟有著多少鯊魚被血腥的屠殺?
澳大利亞海關工作人員搜獲非法捕殺鯊魚所得的魚翅
年均獵殺3800萬條
研究人員按進口魚翅的特征如長度和濕重,通過計算機程序推算鯊魚的品種和數量。結果發現,香港魚翅進口數據背后,涉及每年捕殺2600萬至7300萬條鯊魚,每年平均數為3800萬條,共重約170萬噸。
但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從各國搜集的捕鯊數據顯示,每年只有約39萬噸鯊魚被殺,研究結果較官方數據高出3倍多。研究認為,兩者數據相差甚遠,可能與非法買賣及大量“要鰭不要身”的獵殺方式有關。
研究又指出,于太平洋聚居的青鯊(BlueShark)正面臨過量捕殺的危機,因數據顯示每年約有1000萬條青鯊被殺,但過去有研究指出,如要青鯊群種可持續,每年只可捕殺約700萬。
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海洋保育主任朱炳盛表示,研究證實官方一直低估了鯊魚的捕殺數量,對保育鯊魚有很大阻力。
他說,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曾要求各國自愿提交鯊魚保育計劃,但現只有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地區禁止漁民以“要鰭不要身”的方式獵殺鯊魚,令保育工作停滯不前。他呼吁,魚翅業界不要進口“要鰭不要身”的魚翅。據悉,近年不少國家如澳大利亞和南美各國要求漁民捕捉整條鯊魚,業界已向原產地的漁民呼吁,不要捕捉體型細小的鯊魚,因細魚翅不值錢,同時可讓鯊魚長大繁殖。“必須立即采取措施來停止對鯊魚的捕殺,否則未來鯊魚數量的前景將是很可怕的。”
來源:騰訊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