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江源地區,很多地方雖然有人類居住,但是野生動物并沒有因此而離開,它們已經和人類成了朋友!
新華網西寧10月30日電(記者錢榮裴闖任曉剛)三五成群的巖羊和野雞在寺院附近悠然地覓食,而身著紅色僧服的僧人們從它們身邊經過時,這些野生動物并不會驚慌地逃跑,這是在青海三江源地區一些藏傳佛教寺院常見的景象。
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達那寺主持活佛阿邊說,由于沒有受到工業污染,空氣清新、陽光充足,再加上當地僧俗群眾長期以來形成的保護野生動物和自然環境的習慣,在三江源地區,很多地方雖然有人類居住,但是野生動物并沒有因此而離開,它們已經和人類成了朋友!
地處深山的玉樹州達那寺,每天清晨,都會有成群的藍馬雞、松雞、巖羊等野生動物來到寺院。記者看到,即便是寺院里的僧侶走到它們身邊,它們也只是抬頭望望,然后又悠然自得地低頭覓食了。
不僅是達那寺,在囊謙縣白扎鄉的尕爾寺,也同樣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
“天熱的時候,羊兒會到離這兒不遠的草場上去吃草,天氣涼爽時它們就會三五成群地在寺院周圍跳躍玩耍,有時我走到它們身邊去,它們不驚也不躲,有趣極了!”尕爾寺的僧人多杰說。
記者在尕爾寺附近就看見了數目不等的兩群巖羊。對于陌生人的靠近,它們還是存有戒心,當距離不足二三十米時,它們會慢慢地移動,讓距離拉大一些。尕爾寺的僧侶們說,在下雨時,這些羊兒還會三兩結對地在經幡下休憩,晚上就睡在僧房的門口。有時候巖羊還會在他們念經、打坐的時悄悄走近,還可以讓他們撫摸。
而除了寺院,在三江源地區,只要稍稍留意,隨時隨處都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野生動物。
野驢是最常見的。在被稱為黃河源頭第一縣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汽車剛剛離開縣城幾公里,就有一群藏野驢闖入記者的視野。在距離鄉間道路200多米的地方,十來只藏野驢不遠不近地分作兩群,有的悠閑地散著步,有的正低頭吃草。見到遠道而來的汽車和行人,它們并不驚慌。
瑪多縣因為有大大小小4077個湖泊,而被人們稱作“千湖之縣”。不論是在黃河源頭的姊妹湖扎陵湖、鄂陵湖湛藍的水面上,還是在沿途那些根本叫不上名字的小湖泊邊,不時都會見到在水上覓食、嬉戲的水鳥:一對一對的紅雁在湛藍的湖面上親昵地偎依在一起,野鴨子排著隊游來游去,鸕鶿不時把頭伸進水里尋找食物。每當記者的車子靠近時,野鴨群還會在水面上撲騰幾下,然后展翅向更遠的地方飛去。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副州長尕藏才讓說:“在政府和當地農牧民群眾的努力下,三江源地區已初步形成人與野生動物和諧相處的局面。相信通過進一步的生態治理,這里將真正成為野生動物的樂園”。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