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主動進食的蒼鷹,工作人員采取強制措施,用一根小管直接插到鷹的胃中,然后用注射器注射不同劑量的葡萄糖和消炎藥。
做檢查時,要為每只蒼鷹戴上面罩,以免驚嚇到蒼鷹,同時也可以保護工作人員。在救助中心的儲藏柜里掛滿了由工作人員親手縫制的各種猛禽戴的真皮面具。
10月27日,十三陵水庫大壩,工作人員與志愿者一起將9只蒼鷹成功放歸大自然。
蒼鷹的情況一天天好轉,但工作人員依然焦急萬分,因為現在是蒼鷹南飛過冬、過境的北京地區的時候,如果現在放飛將提高蒼鷹的野外存活機會。10月26日,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員對14只蒼鷹做了體檢,其中有10只已經達到了放飛的標準。工作人員決定將恢復較好、體檢過關的10只先放飛,另外4只看恢復情況再定。
放飛前,工作人員為每只蒼鷹做了細致的測量,為每只蒼鷹安裝了環志,并將體重、翅長、尾長等數據標在環志上,以便今后識別。放飛地點選在十三陵水庫是因為周圍的環境適宜鳥類生存,在庫區周邊常常會發現有蒼鷹等猛禽活動,水庫大壩上視野開闊有上升氣流,易于蒼鷹盤旋到高處找到自己的新家園。放飛當天,為了讓一人看護一只鷹,IFAW北京猛禽救助中心幾乎全部出動,還征招了許多志愿者同行。放飛時為了避免蒼鷹之間起沖突,每只鷹起飛后情況明朗再放下一只。
10只蒼鷹9只放飛成功,收回的一只將同另外4只一起“住院”觀察一段時間。IFAW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員樂觀地估計,剩下的5只極有可能在2-3天內放飛,到時拯救這批蒼鷹的工作將畫上圓滿的句號。
IFAW北京猛禽救助中心成立于2001年12月,是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在中國的眾多保護項目之一,是由IFAW、北京師范大學和北京市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管理站合作建立的非盈利性野生動物救助機構。
現在該中心每年都要救助300多只猛禽。(本報記者郭鐵流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