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動物如何感知地震:震前出現異常習性
2006-11-06
今年,海口市地震局動物觀測站開始正式投入使用。雞、兔、鴿子等這些普通家禽開始擔負更高的使命———地震“監測”。而動物真的能感知地震嗎?

今年,海口市地震局動物觀測站開始正式投入使用。雞、兔、鴿子等這些普通家禽開始擔負更高的使命———地震“監測”。據悉,這是海南省第一個專業動物觀測站,現有動物共400多只。記者電話采訪海口市地震局,負責動物觀測站工作的林寶江告訴記者,前幾天他們又增加了10只火雞幾只狗,還計劃增加一些蛇和鸚鵡。

這些動物被放置在觀測站專門設計的網式“宿舍”中。工作人員介紹,他們將利用動物敏感的感覺系統捕捉地震前兆宏觀異常信息,為海口市地震觀測積累可靠、科學的資料。

動物真的能感知地震嗎?為了進一步弄清這一問題,記者采訪了國家地震局的有關部門,和這一領域的專家、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蔣錦昌研究員。

從我國調查資料比較完整的震例來看,7級左右的強烈地震,動物習性異常出現的地區范圍可達一二百公里,甚至遠達數百公里。

———震史回顧———震前動物異常古代就有記載

有關地震前的動物習性異常現象,我國至少在1000多年前就有明確的記載。約在公元650年,就有“鼠聚朝廷市衢中而鳴,地方屠裂”的記載(《開元占經·地境》)。公元787年,陜西長安附近發生地震,史書上也曾記載:“震前,巢鳥驚散”。在《中國地震資料年表》一書中,有關地震生物反應的記載有126條,涉及24種動物。

我國對這些現象進行系統的科學考察和研究,開始于1966年邢臺地震。40多年來,歷經多次強烈地震的驗證,地震前動物習性異常現象作為地震的一種短臨前兆,已為國內外生物學和地震學界所公認和關注。

據介紹,1966年我國邢臺地震后,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等科研單位組織科研人員開始對動物習性異常與地震關系進行專一性研究。通過對多次強烈地震的科學考察和監測,在動物習性異常與地震關系的統計特征和短臨預報中的意義,及其機理研究方面積累了許多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資料。

專家告訴記者,需要明確的是:這一研究并不是期望用雞窩里的雞來預報地震,而是通過研究了解動物到底在地震前是哪一個感覺渠道接收到了什么樣的物理或化學信號,摸索出預報地震的科學線索。

動物習性異常呈短臨特征

大量的震例資料表明,在大多數強烈地震前,動物習性異常的前兆時間,主要集中在震前一天之內,短至幾分鐘,長至數天和數十天,呈明顯的短臨特征。

從我國調查資料比較完整的震例來看,7級左右的強烈地震,動物習性異常出現的地區范圍可達一二百公里,甚至遠達數百公里。但是在這廣闊的分布地區內,異常點的分布是不均的,一般較多地集中分布在沿地震的發震構造和活動斷裂的條帶區以及震中區或高烈度區。

調查資料表明,隨著地震震級增大,震前出現習性異常的動物種類和數量、異常的分布地區以及異常活動反應的強烈程度等,有相應增加的趨勢。可見,動物的習性異常反應強度與地震的震級有一定的關系。

雉除繁殖期求偶外,很少鳴叫,但在地震前卻有亂叫現象。如1857年2月4日浙江鄞縣地震,史料曾記載震前“山雉皆鳴”。在日本有一種說法:“野雞亂叫,地震要到”。

———震前反應———

地震前,動物到底會有怎樣的“特別行動”?大量的震例資料和觀測結果表明,地震前動物的習性異常主要表現為興奮性行為活動,即大多數為在正常活動狀態下出現的驚恐不安、逃離、遷移等反常的習性活動,少數表現為抑制性行為活動,即在活動狀態下出現發呆、憂郁、不進食等反常活動。

魚類:翻騰跳躍,漂浮打旋

魚類是地震前動物習性異常現象中較為多見的動物,其震前習性異常的行為特征主要表現為遷移、翻騰、跳躍、漂浮、翻肚、打旋、昏迷不動等。1854年日本中部太平洋海岸外的8.4級地震前,距震中100公里的伊豆半島西海岸,發現許多魚死在海邊,這些魚往往生活在大海深處。

兩棲類:行為呆滯,蛙蛇出洞

兩棲類(蛙等)和爬行類(蛇等)動物震前習性異常的行為特征主要表現為不合時令地出現呆滯等反常活動。1975年海城地震前,冬眠動物(蛙、蛇等)發生出洞事件,尤其是冬眠蛇的出洞,是人們公認的震兆現象。該現象在1978年11月2日前蘇聯中亞6.8級地震前得到進一步證實。

鳥類:驚飛驚叫,遷飛拒食

家禽、鴿,雉、烏鴉、喜鵲等野生鳥類及虎皮鸚鵡、孔雀、金雞等觀賞鳥類,震前習性異常的行為特征主要表現為驚飛驚叫、不進窩不吃食、遷飛等。雉除繁殖期求偶外,很少鳴叫,但在地震前卻有亂叫現象。我國很早就有這方面的記載。如1857年2月4日浙江鄞縣地震,史料曾記載震前“山雉皆鳴”。在日本有一種說法:“野雞亂叫,地震要到”。

哺乳動物:嘶叫奔跑,驚恐不安

狗、貓、鼠、家畜及其它哺乳動物地震前習性異常的行為特征,主要表現為驚恐不安、嘶叫奔跑、集群遷移等,少數表現為憂郁和呆滯等行為反應。1739年,寧夏銀川平羅8級大地震后,連年地震。據《銀川小志》(1755年即清乾隆二十年)記載:“寧夏地震,每歲小動,民習為常。大約春冬二季居多,如井水忽渾濁,炮聲散長,群犬圍吠,即防此患。”1972年尼加拉瓜的馬那爪6.2級地震前幾小時,市內某孤兒院飼養的猴子大肆騷亂。院長見此情景可疑,迅速將孤兒帶到屋外。不久,地震發生了,孤兒們幸免遇難。

動物機體實際上是一架復雜而敏感的環境變化的感知系統,如同一架“活”的地震前兆監測系統,可以把有關的地震前兆信號進行有效地提取和放大。

———研究前景———

研究需要深入

動物機體實際上是一架復雜而敏感的環境變化的感知系統,如同一架“活”的地震前兆監測系統,可以把有關的地震前兆信號進行有效地提取和放大。從地震預測研究的角度來看,只要知道動物所感覺到的或直接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的是什么樣的地球物理或化學因素及其變化特征,就有可能設法檢測它們。

但是,遺憾的是目前對這些臨震前兆信號及其變化特征的認識還非常有限。通過對地震前動物異常現象機理的研究,有可能開拓對臨震前兆信號及其變化特征的新認識,甚至創建某些新的觀測方法,更有效的捕捉這臨震前兆,這對探究地震的短臨預報將具有重要的潛在意義。

-新聞緣起

繼本月二十七日發生地震后,二十八日十三時,湖北省隨州市三里崗附近又發生四點二級余震,目前,地震已造成七千余人受災,三千二百人被緊急轉移,所幸尚無人員傷亡報告。

湖北省地震局副局長龔平已帶領工作隊趕赴震區,通過三臺流動地震儀對震區進行日夜觀測。專家認為,原震區發生大于五級地震的可能性不大。(據新華網)

-相關鏈接

地震發生時如何預防?

預防一:躲在桌子等堅固家具的下面

地震時,大的晃動時間約為1分鐘左右。這時首先要在重心較低、且結實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緊緊抓牢桌子腿。在沒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場合,無論如何,也要用坐墊等物保護好頭部。

預防二:搖晃時立即關火,失火時立即滅火

地震的時候,關火的機會有兩次。第一次機會是在大的晃動來臨之前,會有小的晃動,在感知小的晃動的瞬間,即刻關閉正在使用的取暖爐、煤氣爐等。第二次機會在大的晃動停息的時候。不要在發生大的晃動時去關火,因為放在煤氣爐、取暖爐上面的水壺等會滑落下來,那是很危險的。

預防三:不要慌張地向戶外跑

地震發生后,慌慌張張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頂上的磚瓦、廣告牌等掉下來砸在身上,是很危險的。此外,水泥預制板墻、自動售貨機等也有倒塌的危險,不要靠近這些物體。

預防四:要保護好頭部,避開危險之處

當大地劇烈搖晃,站立不穩的時候,人們都想去扶、抓住東西。身邊的門柱、墻壁大多會成為扶抓的對象。但是,這些看上去挺結實牢固的東西,實際上卻是危險的。在1987年日本宮城縣海底地震時,由于水泥預制板墻、門柱的倒塌,曾經造成過多人死傷。所以,務必不要靠近水泥預制板墻、門柱等躲避。

預防五:汽車靠路邊停車

發生大地震時,汽車會像輪胎泄了氣似的,無法把握方向盤,難以駕駛,這時要避開十字路口,將車子靠路邊停下。為了不妨礙避難疏散的人和緊急車輛的通行,要讓出道路的中間部分。要充分注意汽車收音機的廣播,附近有警察的話,要依照其指示行事。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