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國家地理31日報道,最近考古學家在非洲東部的Dogali化石遺址發現了一些顎骨化石碎片,這些化石的年代可以追溯到2700萬年前。經鑒定這些骨頭屬于長鼻目(Proboscidea)也就是象類,與我們現在的大象屬于同一目。
這項發現被發表在了最新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研究人員們根據化石發現的地方和發現它的那位農民的名字將這種新物種命名為Eritreum melakeghebrekristosi。
厄立特里亞阿斯馬拉大學的教授,也是這項研究的主要負責人Jeheskel Shoshani說:“在整個非洲,大約3400萬到2400萬年前的漸新世后期,長鼻類動物進化的化石記錄中存在著一個空白階段。”
他說:“在化石記錄里面存在著一個空白階段,找到生活在那個時期里的物種就具有了重要的意義,而新發現的這個長鼻目物種正好處在那個空白時期里面。”
新發現的顎骨化石上面的牙齒仍然被保留在那里,研究人員們認為這種新物種可能通過一種叫做水平牙齒位移的方式來替換牙齒(與現在的大象身上看到的“傳送帶”式的牙齒類型相似)。假如這種猜測是正確的,那么這個新發現的長鼻目物種將是已知最早的具有這種特征的大象物種。牙齒的尺寸大小也表明該物種是中間進化階段。
它的牙齒與遠古乳齒象的牙齒大小差不多。乳齒象在3500萬年前特別繁盛。但是,它的牙齒要比已知所有生活在1200萬到200萬年前的嵌齒象的牙齒顯的更小。嵌齒象也是一種有著四顆象牙的長鼻類動物。而且比一種在1萬年前消失的乳齒象的牙齒來得更小。從它的顎骨大小來看,這種新物種應該和現代大象很相似,不同的是它的牙齒與身體比較起來又顯得較短,而且上下共有四顆象牙。
這種新物種站起來大約只有1.2米高,比現代大象要矮的多,現代大象站起來大約有3.2米高。
Shoshani說:“個頭大是非常有利的,因為那樣可以吃的更多,而且敵人也更少。最初的大象大約只有狗那么大小,后來在進化的過程中越長越大,越長越大。該新物種的身體特征和尺寸大小都處在中間階段,所有的這些都可以證明它是大象進化過程中的缺失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