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是阻擊禽流感的一個主要前沿陣地。世界濕地日的來臨,再次提醒人們重視濕地。加強濕地保護,將有助于使人類抵御禽流感的防線更加堅固。
濕地是禽鳥棲息和遷徙的重要“驛站”,也是避免人與禽鳥接觸的緩沖帶和隔離帶。但由于開發不當和保護不力,一些濕地功能受到破壞,面積不斷縮減。原本充當人類阻擊禽流感屏障的濕地,卻成為禽流感逞兇的突破口和疫情的高發區。
候鳥被認為是攜帶禽流感等病毒的重要媒介,近幾年來世界各地暴發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發生地點不少都在濕地附近。一些專家認為,濕地功能受損和面積減小,一定程度上擠壓了候鳥的生存空間,使野生候鳥與家禽及人的接觸機會增多,從而助長了禽流感病毒的傳播。
去年11月在烏干達首都坎帕拉召開的第九屆《濕地公約》締約方大會為此專門通過決議,提出要通過保護濕地和水資源來應對禽流感。與會各締約方代表指出,由于很多濕地是跨地區、跨國家的,因此有必要加強國際、區域等多層次的協調與合作,防控禽流感的大范圍傳播。
專家指出,要想真正發揮濕地在阻擊禽流感方面的前沿陣地作用,關鍵是要改變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方式。人們應該扭轉把濕地當作“荒地”而無限制地開發利用的錯誤觀念,從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切實加強濕地保護,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