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本報和南京市建鄴區南湖街道聯手打造的“繽紛南湖歡樂小鸊鷉(注:音pìtī)節”昨天順利舉行,到場的18位小朋友和家長們現場觀察了小鸊鷉和它的朋友翠鳥、金翅雀、白頭翁等。此次活動得到了江蘇野鳥會、南京阿法貝多媒體有限公司、公交總公司、燦爛英語培訓中心以及南京公用事業IC卡公司的友情贊助。很多家長表示希望本報多舉行類似的活動,昨天凡拿到南京公用事業IC卡公司提供的小鸊鷉卡貼的小朋友都將成為本報“小鸊鷉俱樂部”的會員,本周開始我們會為各個年齡階段的小朋友量身定做各類活動,歡迎家長繼續關注。
活動開始——
八方小朋友 聚會到南湖
昨天上午8:45,第一個到達集合地點的是建鄴路小學的宋佳齊,“盼這個活動盼了好長時間啦!”他媽媽告訴記者說,宋佳齊非常喜歡本報推出的小鸊鷉動漫形象,“我一會要認真聽課,認識更多的小鳥,回家寫周記。”小佳齊認真地說。
“你們都來了呀?”在南京燦爛英語培訓中心提供的教室內,來自瑯琊路小學一年級的張天慶小朋友遇到了自己的同班同學周劼和劉衡天,三個小帥哥坐在一起聽課,相互“比拼”誰更遵守課堂紀律、認識更多的小鳥,爭先恐后地舉手回答老師的提問。課堂上,來自江蘇野鳥會的張宇向小朋友們介紹了在南京生活的各類鳥,白鷺、黑水雞、牛背鷺等各種圖片讓小朋友們大開眼界。
“和這么多小朋友一起玩,我很開心!”石書君小朋友靦腆地說。記者了解到,小書君家住揚子石化附近,離市區比較遠,“她昨天晚上就興奮得睡不著,早晨6點多就起來了,不停地催我不要遲到了。”石媽媽笑著告訴記者說。
活動中——
熱心老奶奶 替孫記筆記
9:10,本報的第二路人馬早早地來到南湖布置現場。當記者趕到時,江蘇野鳥會的吉閣等四人已將帶來的單筒望遠鏡在南湖公園里架了起來。這一舉動立即吸引了周圍晨練的市民。同時,南京阿法貝多媒體有限公司提供的小鸊鷉展板吸引了眾多讀者的眼球。張小珍阿姨手里拿著筆記本,邊走邊記錄下展板對小鸊鷉的介紹。她告訴記者,孫女4歲半了,特別喜歡小動物,聽說南湖今天可以看水鳥,吵著鬧著要來,可無奈孩子早上還要學畫畫,奶奶只好親自來“探班”。“我把這些介紹的內容都抄下來,回去給小孫女講講。”無獨有偶,雨花臺區實驗小學的韓聰小姑娘,趴在欄桿上,認真地記下小鸊鷉的習性。
明星小鸊鷉 扎猛吞活魚
10點15分,活動第二個環節正式開始。由南京公用事業IC卡公司提供的150張印有小鸊鷉圖案的卡貼,受到了熱烈歡迎。在江蘇野鳥會哥哥、姐姐的指導下,孩子們湊著望遠鏡向小鸊鷉看去。
湖中的小鸊鷉也是見過“世面”的,平時來往的市民非常多,今天見到這么多的小朋友一點也不怯場。“看,它們正在吃魚呢。”一個小男孩高聲喊著。果然,一只小鸊鷉眼瞅著四周,突然一個猛子扎進了水里,等再露出頭的時候,嘴里已經叼上了一條魚,不停地甩動著。直到將魚頭對著嘴,才一口生吞下去。
南湖冬景美 鸊鷉不孤單
野鳥會的志愿者告訴記者,小鸊鷉在南京是留鳥,一年四季都有。和人類一樣,它們對自己的住所有依戀感,只要湖水條件和食物狀況能夠滿足它們,一般不會“遷”走。小鸊鷉不善飛行,喜好潛水,一般不會作長途遷徙,至多從一個湖面遷到附近的另一個湖面。盡管小鸊鷉在南京還是很多見的,但數量也是逐年在減少的。不過,現場有小朋友發現,展板上的小鸊鷉脖子上是深栗色,而湖里看到的小鸊鷉卻有點“灰不拉嘰”的。張宇解釋說,一般到了夏天,小鸊鷉為了求偶,頸部會出現鮮艷的栗紅色,不過,到了每年的9、10月份,它們就開始“換毛”了,因為即將到來的冬季,四周都是暗色,它們需要用灰色作為自己的保護色。
看來,這個冬天,南湖小鸊鷉不會孤單。昨天上午,小朋友們不僅看到了小鸊鷉,還見到了喜鵲、金翅雀、白頭翁、翠鳥、烏鶇、絲光椋鳥和北紅尾鴝。其中,北紅尾鴝是屬于“遠方的客人”,它們是從北方遷來過冬的。然而,不管是遷徙的鳥,還是南京的留鳥,如今數量都不容樂觀。“應該讓更多的人關注水鳥,關注鳥類的生存環境。”
來源:揚子晚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