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實地調查發現,巴南野豬未構成該槍殺“罪狀”,巴南區林業局曾明確告戒組織此事單位,該區野豬數量遠低正常范圍,現屬受保護“三有”野生動物,獵殺違法。
村民 野豬從未危害正常生活
巴南區圣燈山風景區,位于跳石鎮。昨日,家住山腳、53歲的村民周在田正在地里勞作。
“野豬?我從未見過。”周說,前段時間,地里兩窩洋芋不知被什么動物拱過,僅留一個腳印。“我是眼見為實的人,沒見過野豬肯定不會說有野豬……圣燈山樹高林密,就算說老虎都有人相信”。
村民楊勝的莊稼地同樣位于圣燈山腳,1.3畝的面積是社里最大的,也是其他村民口中被野豬毀壞莊稼最嚴重的家庭。
談及野豬,楊勝一臉豁達。“野豬確實偷吃過我地里的包谷,損失可能有一背兜,價值也就六七十元。它們可能是餓慌了,吃點莊稼算啥?恁大座圣燈山,僅幾頭野豬,偶爾到地里找點食吃,就像人串門一樣,太正常不過。”
跳石鎮政府辦公室主任何先兵介紹,他在此工作了6年,聽說圣燈山有野豬,可至今無村民向政府反映野豬損毀莊稼的事,也沒聽說野豬傷人或破壞生態,更不知有單位會“繞開政府”組織獵手到圣燈山搶殺野豬。
何先兵證實,圣燈山風景區周邊,甚至全鎮轄區,目前不存在野豬危害村民正常生產生活的事。
景區 野豬是圣燈山流動風景
圣燈山風景區未成立前,屬橋口壩林場管理,陳元杰是林場職工,現任景區保安,對山石林木了如指掌。
“4年前,綦江方向跑來兩頭野豬,留在景區大門右側山頭生活。”陳說,如今,野豬變成4頭大豬和4頭幼崽。“我從不怕野豬,一旦發現就追著去看,游客同樣如此。它們不主動攻擊人,靠啃食野葛裹腹,憨乎乎的樣子特別逗人,是圣燈山的流動風景。”
對獵手進圣燈山槍殺野豬的消息,圣燈山風景區經理王平很震驚。他說,目前,無任何單位向景區聯系組織獵手槍殺野豬事宜。景區不可能攆走游客封山——圣燈山不是血腥濃烈的狩獵場。
來自景區辦公室數據表明,野豬在景區沒引起任何游客投訴,接待人數有增無減。
王平擔憂,作為圣燈山流動風景的野豬若真面臨槍殺,一旦受傷未亡,記仇心強的本性將顯露出來,極可能主動攻擊游客。
跳石鎮政府表示,若真有單位組織獵手到圣燈山槍殺野豬,政府將出面干預。
隱憂 村民擔心被獵手誤傷
據了解,目前這個季節,8頭野豬并未生活在圣燈山風景區,而是晝伏夜行于跳石鎮各個山林。
當地村民擔心:如果獵手在圣燈山外山林槍殺野豬,槍彈無眼可能帶來誤傷;巴南區林業局林政科工作人員持同樣看法:野豬一夜可跑七八十公里,獵殺會變成不分地形的圍剿,居住分散的村民被誤傷可能性很大。
槍支來源?槍殺范圍?……林政科工作人員介紹,凡有必要、有組織槍殺野生動物的事幾乎都由政府部門牽頭,武警部隊執行。“林業部門對實施前相關環節審批非常嚴格,決不允許傷人安全隱患存在。”
聲稱組織“獵豬之旅”的單位針對此事怎樣看待?記者多方求證,找不到答案。
真相 林業局未批準“獵豬之旅”
昨上午,巴南區林業局林政科工作人員劉興福獲悉有媒體聲稱,巴南野豬泛濫成災,欲征集民間獵手槍殺野豬后很氣憤。
劉說,前天,某媒體記者到科里了解區里野豬現狀。“科長明確告訴他,目前野豬數量遠低于正常范圍,不能組織槍殺,更不會批準這種商業性行為。沒想到(他們)背地里搞出這種荒唐事(獵豬之旅)。”
據了解,“獵豬之旅”的組織者曾找過巴南區林業局相關領導,提出組織獵手槍殺野豬事宜,被拒絕。
林政科科長楊正位稱,目前,科里未批準任何單位可在區里任何地方進行“獵豬之旅”活動。原因很簡單:此舉違法。
據稱,巴南區林業局將盡快阻止“獵豬之旅”實施,必要時,將請林業警方協助采取強制措施。
(記者 黃艷春 周立 見習記者 張水紅 孟祥偉)
野豬是衡量森林質量的標準
巴南區林業局林政科認為,巴南區出現野豬蹤跡,是近年來區里植被增加、生態環境好轉的可喜信號。
“一個家庭,屋內沒垃圾很不正常;一處生態環境好轉的森林,如沒有野豬同樣不正常。”林業人員稱,衡量森林質量的標準跟野豬有關。有野豬說明生物存在多樣性,即森林質量高;野豬在生物存在多樣性的生物鏈中,是不可缺乏的重要一環,一旦滅絕,將引發森林質量下滑。
據了解,一個地區有多少野豬才允許捕殺,暫無硬性標準。但林業部門掌握的合理措施是:凡野豬數量超過正常范圍后,才能進行有組織、有規劃的捕殺。
林業人員稱,野豬不屬保護動物,很多人遂產生可隨意捕殺的錯誤意識。實際狀況是,野豬屬“三有”野生動物——有益、有科研價值和有經濟價值,肆意濫殺違法,最高可追究刑事責任。
環保人士 善待生命槍下留豬
吳登明——重慶市綠色志愿者聯合會會長,重慶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常務理事,中華環保聯合會理事。
“荒唐!拿生命尋開心的無聊游戲!”看到某媒體招募獵豬志愿者活動后,吳登明眼睛濕潤,手直發抖。
據了解,江津四面山七洞溪、武隆白馬山黃白淌和開縣的雪寶山是目前我市野豬出現頻率相對較高的三個地方。其中白馬山屬封閉保護區,方圓30公里無人煙,自然環境很適合野豬生活。吳曾4次專程去看野豬,無果。“更談不上傳說中的猖獗。”
吳說:“一頭野豬的自然領地至少是12畝森林,其領地是灌木叢生的地方,此次活動獵殺地,巴南圣燈和接龍都是斑狀灌木,根本不適合野豬生活,何來泛濫之說?”
吳介紹:“野豬生性孤傲、暴躁,但一般情況下不主動攻擊人,只有自身安全受到威脅時,才有攻擊性。”吳希望人們對野豬有全新的認識。
吳認為,非要致野豬于死地,其實是一種不正常心態。這樣做的惟一結果就是遭到大自然的報復。“非典和四川豬鏈球菌病就是前車之鑒。”
對野豬糟蹋糧食,吳稱有“自然法則”維持自然界生態平衡。對野豬的天敵、食物來源、壽命等因素就是“自然法則”的法寶。。
吳稱,就算要捕殺,也要入戶調查后,制定出嚴密的干擾計劃,如捕殺強度,如何作業,如何控制等。“必須全專業人士。”
吳疾呼:槍下留豬,善待生命!
新聞鏈接
巴南區野豬檔案
巴南區林業局介紹,解放前,巴南區有野豬蹤跡,且數量不少;近幾年,各鎮、鄉村民反映的野豬,多是從綦江縣等周邊地區遷來的“移民”。
目前,該區野豬數量僅五六十頭。它們主要分布在:雙河鎮、接龍鎮、魚洞鎮紅爐村、跳石鎮圣燈山風景區。
迄今,巴南區林業局林政科未接到一例關于野豬成片毀壞莊稼,或主動襲擊村民的情況反映。
來源: 四川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