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蛇有護卵現象
蝸牛求愛
海馬的愛情
在我們的印象中,冷血動物往往和冰冷無情這樣的形容詞并列,它們兇狠、殘忍,不像溫血動物那樣,同類之間有情感聯系。其實并非如此,殊不知冷血動物界也不乏令人感動的親情、愛情和友情。
感人的親情
自古以來,人們就認為鱷魚是殘害親生骨肉的壞蛋,實際上根本不是這么回事。在3個月的孵化期里,雌鱷魚通常會格外警惕,除了到樹蔭下稍事休息或下水舒展一下之外,雌鱷魚是不會離開巢穴的。而雄性的鱷魚通常也會呆在附近,讓掠食者們知難而退。小鱷魚破殼出來時會大喊大叫,鱷魚媽媽聽到小寶寶的叫聲,立即爬過去把沙土扒開,然后用嘴巴把小寶寶一個個銜到水里。小鱷魚一到媽媽的嘴里,原來那種急切的叫聲立刻變成輕柔的吱吱聲,那聲音充滿了喜悅和歡樂。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事實是,小鱷魚在媽媽的保護下最長會生活3年的時光。
雖然多數蛇產卵后就離開卵堆。但是,也有一些蛇有護卵現象。比如,眼鏡王蛇能利用落葉做成窩穴,產卵后再蓋上落葉,母蛇俯伏在上面不動,父蛇則在附近活動。在英國的一個公園內,一條母蛇看護它的卵堆,孜孜不倦達13天之久。
甜蜜的愛情
生活在美國東南部的雄性美洲鱷實在算不上“美男子”,它皮膚粗糙、牙齒暴露,但它對待“心上人”卻格外溫柔。交配前,雄性美洲鱷耐心地守候在雌性身邊,不時地用前肢撫摸情人的身體。幾天之后,雌鱷如果答應了求婚,雄鱷依然柔情地用頭在雌鱷的喉嚨邊輕輕摩擦,或許是為了逗雌鱷開心,它竟然在“心上人”的臉頰旁吹起了小泡泡。
一只蝸牛會向一個喜歡的異性發射“愛的飛鏢”,也就是一種黏液,就像人類傳說的“丘比特之箭”。每年的春、秋兩季為蝸牛的生殖季節。到那時,蝸牛就伸出觸角東游西蕩,一旦選定了“情侶”,就蠕動前去。兩只蝸牛遇到一起,先互用觸角廝磨,表示親熱,然后跳起慢動作的舞蹈。之后,蝸牛靠近自己的“情侶”,突然噴射出一股液體,其中含有刺激蝸牛達到興奮高潮的化學物質。
冷血動物三棘刺魚為找“新娘”,首先必須準備一份“彩禮”——“房子”。要知道,雌魚相當“勢利”,根本不愿意嫁給那些沒有“房產”的雄魚,因為動蕩不安的環境太不利于它們繁殖后代。洞房竣工以后,雄魚開始追逐雌魚。當接近滿腹是卵的雌魚后,雄魚便跳著“之”字形的舞蹈,把雌魚引進洞房。
大義的友情
冷血動物不但有親情和愛情,甚至有友情。最近,美國科學家發現一種藍喉雄蜥蜴會為同伴而戰斗。如果有好斗的橙喉蜥蜴入侵藍喉蜥蜴的領地,一只雄性藍喉蜥蜴會挺身而出。它的這種“義舉”可能會使其喪失掉與雌性蜥蜴成功交配的機會。長時間以來,科學家們一直都想知道,藍喉雄性蜥蜴為什么能做出這種無私的行為。因為,這種行為與動物將基因繼續傳遞給下一代的生存本能大相徑庭。現在,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巴里·斯諾弗及其同事向人們揭開了這一謎底。他們進行的研究顯示,盡管利他主義行為可能會損害某一只參加戰斗的雄性藍喉蜥蜴自身的繁殖機會,但是它卻成全了其他雄性藍喉蜥蜴與雌性交配,從而保護了它們的基因在下一代個體中能夠繼續存在。
來源: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