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龍珍拿起鑷子,小心翼翼地從液態罐中夾出一簇裝滿乳白色液體的離心管。她說:“這些牛奶狀物質就是魚類的精子。”
給瀕危魚種建立冷凍“精子庫”;將珍稀瀕危水生野生動物列入保護名錄……長江白鰭豚可能成為被人類“滅絕”的第一種鯨類動物——近日這則消息讓不少人扼腕嘆息:“如果早一點保護,也許還有希望。”
最近,位于上海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正在籌建一個魚類“精子庫”,使那些珍稀水生物種能延續“香火”。
-196℃冷藏魚“種”
冷凍男子精子以進行人工授精,為不少人熟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正嘗試為東海區的珍稀及瀕危魚種建立冷凍“精子庫”。
魚類精子“生活”在-196℃的環境中!該所研究員章龍珍和同事自承擔國家科技部“東海區水產種質資源標準化整理、整合與共享二期——精子的保存”課題以來,已經為西伯利亞鱘和日本黃姑魚成功保存了精子。“理論上說,-196℃的超低溫可以讓精子無限期保存。”利用這一方法,國外研究人員對魚類精子保存的最長時間已達7年。
由于產卵量的懸殊,魚類的瀕危速度較之豚類相對較慢,但人類決不能因此而放松警惕。章龍珍說,上世紀80年代,長江鰣魚的人工繁殖取得突破,但終因捕不到野生親本而無法延續研究。如今,這一物種已基本絕跡。預留精子,不僅能及時阻止瀕危魚種的消亡,也能防止人工繁殖過程中的物種退化。
下一步,課題組打算將“精子庫”的重點放在東海區域的珍稀及瀕危魚種上,如刀鱭、鳳鱭、松江鱸魚等。“隨著研究種類、地域的擴展,以后對浙江沿海珍稀、瀕危魚類精子的冷凍,也會給予考慮。”章龍珍告訴記者。
不過,要用類似“試管嬰兒”的手段挽救魚類,光有精子還不行。章龍珍說,最好的辦法是直接保存胚胎,也就是受精卵,但難度很大。為此,課題組將在這方面探索。
列入名錄重點保護
珍稀魚類等水生動物日益減少,主要是其生存環境受污染,以及人類的濫捕、誤捕和開發利用等造成的。因此,除了技術上為它們保“種”,保護、管理也是保證其“香火”不斷的必要手段。
葛亞非,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高級工程師。她撰寫發表的一篇題為《加強水生野生動物管理促進浙江經濟可持續發展》論文中,介紹了浙江境內水生野生動物資源概況和珍稀水生動物資源現狀,其中包括5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和20多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水生動物;還有中華白海豚、長須鯨、小鳁鯨、寬吻海豚、斑海豹在浙江的分布情況。
“對珍稀瀕危水生動物進行保護,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將其列入保護名錄,而且這種保護超越了地理界限。”省海洋與漁業局漁政漁監處孫曉明副處長介紹說,中國已加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以下簡稱《公約》),并頒布實施了《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等法規,對列入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和《公約》附錄名單的水生野生動物,人們要捕捉、馴養繁殖、經營利用、運輸等,受到相應的限制,須向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
同時,浙江還劃定保護區,想方設法保留重要水生物種。上世紀50年代,甌江水域還常見黿的身影,大的有50多公斤,當地人引以為豪。后因種種原因,黿面臨滅頂之災。對此,2000年浙江省就批準在甌江青田段建立了黿自然保護區,1165公頃保護區分為核心區、實驗區及緩沖區三塊。為給母黿一片安靜、沙質好的沙灘產卵,核心區內又專門劃出一塊黿產卵區,嚴禁放牧和人員進入。
“浙江也將制定本區域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孫曉明告訴記者,目前調研工作已經完成,這個名錄將明確我省珍稀、瀕危水生野生動物種類。
它們,將得到更好的保護,保“種”有望。
■鏈接
按照公認的標準,一個物種的數量少到以百計算時,即為瀕危物種。
根據1997年1月至2004年8月對浙江省水生動物資源進行的調研及其他文獻資料,浙江境內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有——
一級重點保護5種:黿、中華鱘、白鱘、白鰭豚、中華白海豚;
二級重點保護30種,大部分近年仍有發現:鎮海棘螈、大鯢、江豚、克氏海馬、松江鱸魚、胭脂魚、黃唇魚、海龜、玳瑁、蠵龜、棱皮龜、太平洋麗魚、花鰻鱺、鳁鯨、小鳁鯨、長須鯨、灰鯨、獺、斑海豹、冉海豹、寬海豚。
來源: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