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魚之殤:長江生物面臨三大"殺手"
2007-01-01
 

  近年來,受水域環境污染、過度捕撈和水利工程建設等三大因素影響,長江的水生生物數量大大減少,一些重要經濟魚類和珍稀魚類品種已經滅絕或瀕臨絕種。專家呼吁,如不盡快采取保護措施,長江水域生態將不斷惡化,甚至走向"荒漠化",對我國的生態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水中西施",幾近絕跡   

    "鰣魚如今在長江流域已經難覓蹤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副所長陳大慶在最近召開的第11屆世界生命湖泊大會上說,曾經年產量高達160萬公斤的長江鰣魚資源目前已嚴重衰退,陷入絕境。

    鰣魚,江海洄游型魚類,因形體美麗被古代詩人稱為"水中西施"、"南國絕色之佳",其營養豐富,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為我國珍稀名貴經濟魚類。然而如今的"水中西施"已身影杳然,于1988年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陳大慶說,長江鰣魚趨于滅絕主要表現在:產量下降,已不能形成漁汛;產卵群體連年呈現出低齡化和小型化特點,資源呈明顯衰退跡象。

    記者在沿江的蕪湖、九江等地采訪時,當地漁民也告訴記者,他們現在基本捕不到鰣魚了。現年70多歲的蕪湖漁民陳大爺說:"20年前,我們一網下去能捕一二百斤鰣魚,現在我已經有七八年沒有捕到這種魚了。"

    除了鰣魚,面臨類似命運的還有長江獨有的重要經濟魚類---刀魚。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資源研究室主任施煒綱說:"從上游往下游看,上世紀90年代初,湖南、湖北江段就基本上找不到洄游的刀魚了。1996年左右,安徽江段也形不成漁汛了。1998年左右,首先是南京沒有了漁汛,后來,鎮江、揚州江刀產量也銳減。江刀的人工繁殖還沒成功,如果不珍惜,也許連種群都保不住。"

    長江流域是我國眾多珍稀瀕危水生生物的重要棲息繁衍場所,其中白鰭豚、白鱘、達氏鱘、胭脂魚等為長江特有種。長江水利委員會的一項調查報告指出,長江流域現有水生生物1100多種,其中有魚類370多種、底棲動物220多種、水生植物214種。長江水生生物資源在維系長江流域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保障國家生態安全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但這份報告同時指出,長江流域的370多種魚類(含特有魚類142種,重要經濟魚類36種)在多種因素影響下,瀕危種類增多,已有白鰭豚等20多種魚類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主要經濟魚類趨于低齡化和小型化;魚類種群數量減少,一些重要經濟魚類已經不能形成實際產量。     

    三大"殺手",圍困長江

    專家認為,長江生物種群和數量減少,主要受水域環境污染、過度捕撈和水利工程建設等因素的影響。

    水域污染導致長江水域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國家環保總局的統計表明,長江污水排放量呈快速增長之勢。1998年全流域廢水排放量為113.9億噸,2005年為184.2億噸,短短7年的時間,廢水排放量增加了70億噸多。過量的排放,在長江形成長達650公里的岸邊污染帶,大部分水域均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江段及支流富營養化現象嚴重,漁業水域污染事故頻繁發生,導致水生生物生存環境被破壞,生物總量減少。

    過度捕撈造成長江水生生物資源嚴重衰退。據農業部漁業局統計,長江流域分布著各類漁船2萬多艘,專業捕撈漁民5萬多人,另有兼業捕撈漁民20多萬人。近3年來,長江沿岸10省市僅查獲違規捕撈船就達7560艘次。捕撈強度大大超過了長江水生生物資源的承受能力,直接造成水生生物資源日益衰退,而電、毒、炸魚等非法作業又雪上加霜。近年來,長江捕撈年產量降到10萬噸左右,不足最高年份的1/4。

    據農業部漁業局副局長陳毅德介紹,水電工程建設、圍湖造田、采砂作業、疏浚航道等人類活動對水生生物資源的影響日益加大。在水電開發中,由于大壩的阻隔效應,在大壩上下游形成不同的水生態系統,阻斷了洄游性水生動物通道,淹沒產卵場,下泄水流、水溫發生變化,已不能滿足魚類產卵要求。水電的梯級開發還使連續、流淌的河流變為分割、靜止的水體,導致水生生物生存環境破碎化。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蔡其華說:"人類對長江多年的開發利用,改變了生物原有生存環境,生物多樣性受到重大影響,一些珍稀品種瀕臨滅絕。如長江支流岷江上游干流和主要支流原生的近40種魚類,種類和數量急劇下降,許多河段生物多樣性喪失殆盡。"      

    行動起來,遏制長江生態"荒漠化"趨勢

    漁政部門和水資源保護專家們呼吁,如不盡快改善水生生物的生存環境,水域生態將呈"荒漠化"趨勢發展。當前,應盡快采取措施保護長江水生生物資源:

    加強水生生物保護的法規和制度建設。國家應依據漁業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盡快制訂《漁業生態環境保護條例》,以規范漁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和漁業生產行為。

    建立和完善長江水生生物資源保護新機制。當前應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相對穩定的投入機制,同時完善工程生態補償機制,根據"誰破壞,誰修復"的原則,在進行工程建設以及工程運營過程中,要求必須留出一定的補償資金,專項用于恢復被破壞的水生生物資源和水域生態環境,做到統籌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相協調。

    積極采取修復長江生態環境的措施。這些措施包括:加大資源增殖力度,積極恢復衰退中的長江水生生物資源;加強保護區建設,逐步建立布局合理、類型齊全、層次清晰、重點突出、面積適宜的各類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重建江湖生態聯系,通過采取閘口改造、建設過魚設施和實施灌江納苗等措施,維護江湖水域生態系統的完整性,逐步恢復長江流域的水生生態環境;加大對長江瀕危物種專項救護的力度,建設水生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對不同的瀕危水生野生動物采取不同的特殊保護措施。

    專家們還呼吁,將水生生物資源環境保護工作同退耕還林、草原建設等一起納入國土生態建設體系。加強長江水生生態修復技術的研究,制訂綜合評價和整治修復方案,通過多種措施對富營養化嚴重的水域進行綜合治理,努力恢復已遭破壞或退化的江河魚類產卵場等重要水域生態功能區。

來源:新華網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