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年鐘聲的敲響,世界各國迎來了“2007國際海豚年”。為什么會給2007年冠以“海豚年”的稱呼呢?原因就是不保護海豚不行了。海豚是人類的朋友、是海洋中的“精靈”,然而近些年來海豚卻面臨生存環境惡化的危害。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報告稱,全球現存40種海豚,它們正在面臨生存威脅。這些威脅包括噪音、有毒化學品和大量垃圾等,可能會導致海豚滅絕。
科學家指出,海豚等海生哺乳動物雖然是大家伙,但卻很脆弱,很容易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
人類對海豚的威脅主要有三類:
一、噪音。海豚等鯨豚類哺乳動物受到驚嚇后會快速由海水深處上浮,一旦因此進入陌生的淺水區,就可能導致擱淺。研究發現,海軍演習產生的水底噪音就足以驚嚇它們。
二、有毒化學品。TBT是三丁基錫類衍生物,它被廣泛用于船舶防污漆中,以防止藤壺、牡蠣等海洋生物附著在船舶、鉆井架等的水下部分。但美國耶魯大學科學家發現,TBT可能會造成海豚聽力損失,進而可導致海豚等動物撞擊船只或擱淺。
三、海洋垃圾。瓶子、塑料袋、纜繩、汽車輪胎……人們丟在海洋中的垃圾五花八門,數量巨大。一些大件垃圾,如大塑料袋以及漁網等對大型海洋生物如海豚和海龜等構成了威脅,它們有可能被纏住而窒息。
2006年9月14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養護野生動物移棲物種公約》、《關于養護黑海、地中海和毗連大西洋海域鯨目動物的協定》和《養護波羅的海和北海小鯨類協定》這三個公約的秘書處宣布,共同發起“2007國際海豚年”活動。
活動的目的就是為了推動各國政府、非政府組織和私營部門積極參與對海豚的保護。活動的合作伙伴包括“鯨豚保護協會”和德國TUI旅游集團。專家指出,保護海豚,也是為了保護人類自身的家園——地球。
大海中的精靈
閃爍海面的背鰭,偶爾飛躍的身影,宛如海洋中的精靈。這就是海豚,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動物之一,也是人類親密無間的朋友。
在水族館里,海豚能按照訓練師的指示,表演各種美妙的跳躍動作,這與海豚的驚人智力有關。從解剖學的角度來看,海豚的腦部不但大而且重。海豚大腦半球上的腦溝縱橫交錯,形成復雜的皺褶,大腦皮質每單位體積的細胞和神經細胞的數目非常多,神經的分布也相當復雜。
海豚通常一開始不愿意靠近人,但當察覺人類并無敵意后,戒備心逐漸下降,會一邊搖動頭部、一邊觀察人。只要人類能夠友善相處,海豚就可能逐漸靠近人,與人類成為朋友。歷史上不乏海豚驅趕鯊魚拯救落水海員的故事。
近年來,曾有科學家利用海豚治療腦癱患兒。他們認為,在池中同海豚游戲時,海豚會不停地向腦癱孩子“發射”超聲波,以判斷其狀態,盡管聽不到,但是這些超聲波對人的中樞神經能起激活作用。另外,海豚和藹可親的外表和對人友善的舉動也為兒童所喜愛。
來源: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