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懶猴的長相十分惹人喜愛,全身都被著密密的厚毛,所以軀體顯得很肥胖,高高地懸臥在熱帶雨林中的樹冠之上時,就像是一個絨毛線團。
中懶猴體長25厘米,體重500—800克。耳大而圓,內面為黑色。體毛柔軟,背面的毛為金黃色,腹面較淺。吻鼻部為黑色。從鼻至額有一條白色的縱條紋,臉圈的毛色淺淡。尾巴極短。它的眼睛特別大,像貓眼一樣明亮,視覺十分靈敏,能在黑暗中辨認物體,這是同它的生活習性相適應的。
中懶猴分布于中國云南東南部、越南北部等地。這些地方生長著世界最北緣的熱帶雨林,是它理想的棲息環境。它屬于典型的熱帶雨林中的樹棲動物,很少下到地面上活動。它晝伏夜出,性情孤僻,膽怯怕人,白天蜷縮成球狀,在樹洞里、樹枝椏上或其他隱蔽的地方抱頭而眠,夜里才出來覓食,行動時緩慢無聲,所以有的地方又叫它“怕羞貓”。
中懶猴的食性很雜,包括各種野果、嫩葉、昆蟲、蝸牛,甚至青蛙、小鳥、老鼠等。它常把熟睡的小鳥從窩里掏出來,連毛帶骨一起吞咽下肚,碰到鳥卵當然也不會放過,弄破卵殼以后,用舌頭把卵白和卵黃全部舔光。
據說中懶猴特別愛吃蜂蜜,尤其是人工飼養的個體,所以也常被叫做“中蜂猴”。不過在野外,它雖然可能以野蜂等昆蟲以及蜂蜜為食,卻不一定能夠經常吃到。至于中蜂猴的名字,也許是“風猴”之誤,因為中懶猴有一個特殊的習性,在平時爬得又慢又謹慎,但一遇到起風時,就爬得快得多。此外,雌猴在發情時常常發出一種嘯聲,當地人認為這種嘯聲預示著將要起風,這也許是“風猴”之名的又一個來源。
中懶猴在捕食的時候不僅要靠視覺和嗅覺,還依靠十分敏銳的聽覺,這一點在夜行性動物中顯得極為重要。事實上,它在捕獵的過程中常常是先通過聲音尋覓到昆蟲、小鳥、鼠類、青蛙、蝸牛等獵物的,能夠表現出極高的準確性,很少撲空。通常是先警惕地巡視四周,發現目標后就暗暗地接近,然后出其不意地用前肢出擊,將獵物抓住。進食的時候,主要采取坐姿或爬站在樹枝上,用手抓握食物緩慢地放進口中嚼食,從來沒有狼吞虎咽的現象。有時還會用兩條后肢攀在樹枝上,用手抓住下面的果實倒吊著進食。在中懶猴一天的食量中,動物性食物所占比例從10%到85%不等,這說明它雖然食性廣泛,但似乎更喜歡食肉,每夜要花大量的時間去獵取動物,同時再取食一些愛吃的果實。
雖然中懶猴看上去總是神情倦怠、動作遲緩,但卻有很強的攀援能力,其拇指與食指可以呈180度角,合掌十分靈活,因而具有獨特的抓握能力,能夠在細小的樹枝間穿行往來,也常常依靠這種本領來躲避危險。
中懶猴平時并不集群生活,不論是覓食還是棲息都是獨居獨處、獨往獨來。每只雄獸所占的領域達20—30公頃,最大可達40公頃,雌獸的領地也有10公頃左右。為了劃分各自的領域,懶猴常常把腕腺上的分泌物涂抹到樹上,或者將尿液撒在邊界地帶,作為領地的標記。每當有其他同類進入領地時,大多會發出嚴厲的叫聲進行警告和驅逐,而不同于其他動物常見的互相毆打的現象。
雄獸出于求偶的需要,常常把領地設在幾個雌獸的領地之間,以便與更多的雌獸交往。如果出現兩只雄獸爭奪一個配偶的情況時,一場殘酷的搏斗則在所難免,直到一方被廝打得傷痕累累、落荒而逃才告結束。此后戰勝的雄獸每夜都要同配偶在一起,直到雌獸懷孕之后,才又開始去尋找新的配偶。
來源:北京科普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