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白鱀豚,因人類走向消亡
2007-01-05

  6國專家39天搜索失望而歸

  白鱀豚,因人類走向消亡  

  “如果長江容不下它,也很難支撐我們的生活”

  北京麋鹿保護中心的“世界滅絕動物墓地”里,或許又要增加兩個名字———白鱀豚、華南虎。

  盡管人們不愿承認這兩個中國特有物種的消失,但必須面對現(xiàn)實:當某個種群的數(shù)量少于“50”時,它們難以繁衍后代。而大規(guī)模的科考和搜尋證明,種群不復存在。

  它們曾自由生活了上千萬年,逐步演變?yōu)樗诃h(huán)境里的王者,并一度被人視做圖騰。但在近幾十年里,在人類奏響的“高峽出平湖”的凱歌中,被一步步逼入絕境。

  或許有人稱: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我們可以“克隆”滅絕的動物———包括恐龍。那么你是否想到:當?shù)厍颦h(huán)境惡化到無法生存時,誰來“克隆”人類?
      
  6國權威聯(lián)手搜尋

  7年了,沒有人在長江中看到它的影子。所以,這次考察被認為是保護它的最后機會。

  2006年11月初,由中、美、日等6國科學家組成的考察隊從武漢出發(fā)了。他們乘著兩艘大型考察船,在長江中下游往返3400公里,為期39天,以確定這個物種的處境。

  這個物種比大熊貓更珍貴,它在長江水域生活了2500萬年,國際上稱之為“旗艦種”。在漁民眼中,它是可以呼風喚雨的女神。2000多年前,古人給它起了“?”的名字;晉朝學者則將“?”和魚區(qū)別開來。而在《聊齋志異》中,它變成了女子“白秋練”,演繹出一場經典愛情。

  它就是科考隊的目標——白鱀豚。

  江風蕭瑟,人們的心中浮動著希望。參與者都是國際頂尖級鯨豚類研究人員,比如長著大胡子的美國人羅伯特·皮特曼博士,曾在野外見過70多種鯨豚類動物;英國動物學家沙米爾,具有超人的野外觀察能力;日本著名動物聲學專家赤松友成還帶來了兩套“水聽器”,可以保證方圓300米內白鱀豚的聲音毫無遺漏。

  計劃進行了最周全的設計。2006年3月,還作過半個月預備考察。“我們借助兩種方法——望遠鏡目視觀察、聲納系統(tǒng)監(jiān)測。這和1997年普查是完全不同的。”考察隊負責人、中國科學院水生所副所長王丁博士說。觀察員都經過嚴格的訓練,這將大大提高觀測的準確性。而在11月,長江處于枯水期,能提高監(jiān)測的精確度。

  最近一次白鱀豚考察也是在11月。在中國農業(yè)部的組織下,從1997年開始,連續(xù)3年大規(guī)模地搜尋。共調動船只53艘,組織考察員300多名,地毯式的搜索覆蓋了長江口至湖北宜昌,還包括鄱陽湖、洞庭湖。1997年共觀察到13頭白鱀豚;1998年和1999年,分別是4頭和4頭。

  此后,野生白鱀豚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
  
  只有3次“疑似”

  從天亮開始,科學家們就目不轉睛地盯著江面,直到日落。甲板最高處被改裝成觀察臺,3名主觀察員在前,手持7倍望遠鏡,分別監(jiān)視左、中、右3個方向。觀察員每半小時輪換一次位置,90分鐘一班,休息90分鐘后再進入崗位。富有經驗的獨立觀察員在后面,用25倍的“大眼睛”望遠鏡監(jiān)視。后者不會把結果告訴前排的主觀察者,為了不影響對方的判斷。“白鱀豚用肺呼吸,每隔30秒會浮出水面,身體的擺動帶起一股水花。這是它和漂浮物的區(qū)別。”一名觀察員說。

  每隔50-100千米,科考隊還要進行一次水樣、泥樣采集。此舉是為了收集水域生態(tài)數(shù)據(jù),監(jiān)測水質的現(xiàn)狀與變化。

  考察船使用GPS(全球定位系統(tǒng))確定航線,按每小時15公里的速度執(zhí)著地尋找。“如果發(fā)現(xiàn)白鱀豚,將詳細記錄它的習性。并在來年春天設法捕撈,放到湖北石首的保護區(qū)里。”一位隊員說。

  但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他們沒有發(fā)現(xiàn)白鱀豚的任何蹤跡。

  2006年12月初,考察隊離開上海向武漢返程,對曾出現(xiàn)過白鱀豚的地點做更詳細的監(jiān)測。
  “那邊有一個白色動物!”南京長江大橋附近,美國人羅伯特·皮特曼喊道,他的大胡子興奮地亂顫。

  當時,羅伯特所在的“科考一號”靠長江南岸行駛,可疑目標出現(xiàn)在1公里外的北岸。中國科學院水生所博士王克雄———他是科考工作的負責人之一,決定調頭搜索。僅僅兩分鐘,考察船就駛入羅伯特所指的位置,“所有人都被調動起來,聲學監(jiān)聽器也沒有間斷,但沒有任何發(fā)現(xiàn)。”王克雄說。

  另一艘考察船“洪湖號”,也有一次“疑似”經歷。那是在鎮(zhèn)江附近,獨立觀察員邁克爾說,他看到了一頭個體較大的淡灰色豚出水3次,但很快被過往船只遮擋了視線。同樣是所有人被調動,所有設備被投入,結果同樣讓人失望。

  還有一次是日本人帶來的監(jiān)聽器發(fā)現(xiàn)的。但是,回放錄音時又被否定了,聲音來自水下機械。
  
  保護區(qū)空有其名

  考察船行駛在石首到荊州的江段,這被稱為“九曲回腸”———是豚類最喜歡的地帶。

  這個江段上,建立了兩個國家級白鱀豚保護區(qū)———分別位于湖北石首天鵝洲、湖北洪湖新螺。

  對于這種國際瀕危動物,人們曾設計過多種保護方案。但面對一天比一天渾濁的江水,原地保護是束手待斃;白鱀豚“淇淇”的死亡,宣告了人工繁殖夢想的破滅;克隆的可行性也不大,主要是找不到母體完成胚胎發(fā)育。“曾經考慮用江豚作母體,但它比白鱀豚小一半,無法承擔。”王克雄說。

  目前,“遷地保護”是拯救白鱀豚的惟一選擇和最后希望,這也是國際上公認的保護瀕危動物的最佳手段。

  天鵝洲保護區(qū),被定為“遷地保護”的主要場所。這是一段U字形長江故道,長21公里,共3萬畝水面,南接洞庭湖,北倚漢江平原。此處水文環(huán)境和長江干流很相像,又不屬于“黃金航道”,少了許多干擾。

  這里成功地遷養(yǎng)并繁殖了白鱀豚的近親———約30頭江豚,它是海豚的一個淡水亞種。而白鱀豚和江豚習性相近,江豚能在天鵝洲繁殖,白鱀豚也可能在這里被拯救。

  天鵝洲保護區(qū)里,科學家們?yōu)榘作D豚準備了“浮式網(wǎng)箱暫養(yǎng)池”———面積約200平方米,周圍用漁網(wǎng)兜住,使里面的水和湖水相通。“假如捕到白鱀豚,就會先送來這里飼養(yǎng)。等它適應新環(huán)境后,再進行放養(yǎng)。”保護區(qū)負責人稱。

  但這個暫養(yǎng)池里,只是裝著空空的希望。考察隊在這個江段搜索了兩天,只發(fā)現(xiàn)了一對江豚。
  
  “長江女神”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5天,10天,20天……科考船在渾濁的江中前行,希望越來越渺茫。 
 
  “長江水太可怕了!”外國專家紛紛驚嘆道:“這里沒有多少浮游生物,完全不適合豚類生活。”

  白鱀豚主要分布在湖北宜都到江蘇江陰長江干流里,約1400多公里。大江沿岸珠鏈般串起了一座座城市,而每個城鎮(zhèn)都會產生30公里的污染帶。采集了水樣和底泥樣品后,中科院水生所王丁博士也承認,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已被破壞。

  江中船舶的數(shù)量之多,令人不可思議———經過鄱陽湖的時候,王克雄和他的同事數(shù)過那里的采砂船,到1200時他數(shù)不下去了……考察發(fā)現(xiàn):長江上,平均每公里約有12艘船。

  航運業(yè)的發(fā)展及船只的噪聲,干擾了白鱀豚的聲納系統(tǒng)。“它主要靠腦部聲納發(fā)出聲波進行回聲定位,以辨別方向、招呼同伴、逃避危險。”著名鯨類專家張先鋒博士說,“在春季發(fā)情期,動物比較興奮,容易產生錯覺,它會將接近的船當作同類迎上去。而長江的船太多了,白鱀豚像在一個馬路中間的行人,避開了這艘,又會撞到另外一條。”

  亂捕亂撈,則讓豚類喪失了食物來源;一些捕魚的利器———比如滾鉤,會穿透它們的身體。在一具白鱀豚的尸體上,被滾鉤扎傷的傷痕有103處。而在中科院水生所的博物館里,陳列著惟一幾乎孕育成熟的白鱀豚胎兒標本,它靜靜躺在福爾馬林液體里,好像睡著了。就在要離開媽媽時,母親的頭被螺旋槳削去了一半。

  科考隊員稱,長江中下游有湖泊1133個,湖泊入江口歷來是白鱀豚攝食和棲息的好地方。但進入他們視野的,是筑堤、建壩、架橋、設閘。目前除鄱陽湖、洞庭湖外,湖泊全部建壩建閘。

  “包括三峽大壩———它的建設雖然對白鱀豚沒有直接影響,但切斷了魚類的洄游通道,減少了白鱀豚的食物,同時使白鱀豚失去了生活場所。”王丁博士說。

  中科院院士劉建康、陳宜瑜曾警告,歷年來收集到的死亡白鱀豚中,九成以上是被人殺掉的。1980年代起,常有白鱀豚的尸體漂浮在江中,其中1984年有18具。1990年代后,殘存的白鱀豚已經很少,但發(fā)現(xiàn)尸體的消息仍從各地傳來。而在這次考察中,人類對長江的改變已經超出隊員們的想象,所以,他們不得不面對這樣的現(xiàn)實———12月13日考察結束時,白鱀豚呼吸時泛起的浪花,依然沒有在江面上出現(xiàn)。

  失望的心情像江水般清冷。外國科學家們習慣性地聳聳肩,一臉無奈。而王克雄不由得想起了“淇淇”——那條與中國鯨類學家零距離相處的22年的精靈。他曾擔任淇淇的飼養(yǎng)員,每給淇淇喂完魚后,就輕輕摸摸它美麗的長吻。“或許,這種機會再也沒有了”。

  “白鱀豚在長江生活了約2500萬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鯨種之一。”中國白鱀豚研究創(chuàng)始人陳佩熏教授痛心地說,“如果不是巨大的外力和生態(tài)變遷,它是不會滅絕的。”
  
  誰是下一個?

  “白鱀豚可能是歷史上第一個被人類消滅的鯨種。”考察結束后,國外專家宣稱。

  這個結局無法讓中國人接受。“難道比大熊貓更稀有的白鱀豚,會像恐龍一樣成為一種記憶?”張先鋒博士說。王丁———這位多年從事白鱀豚研究的鯨類專家,也不相信它已經滅絕。他們試圖通過在科考的細節(jié),尋找其存活的理論概率,而這更多來自情感上的難以割舍,仿佛面對親人的離去。

  他們不得不承認,希望十分渺茫。國際上已經公認,如果某種群的數(shù)量少于50個,它的命運就是滅亡。

  而江豚的境況呢?考察隊確認,整個長江江豚種群約1200-1400頭,相當于1991年的一半。“如果不引起足夠重視,江豚將變成第二個白鱀豚。”

  更為重要的是:作為哺乳動物,白鱀豚和人類有很多相似性。“長江容不下它,同樣很難支撐人類。”一位專家說。白鱀豚境況,已成為一種長江水質惡化的預言。

  在北京麋鹿保護中心,有一個世界滅絕動物墓地。那里刻著近幾百年來消亡動物名稱:新疆虎、蒙古野馬、高鼻羚羊……墓志銘警示著世人:當物種滅絕的多米諾骨牌紛紛倒下的時候,作為其中一張的人類,就能幸免于難嗎?

  ■資料  白鱀豚

  哺乳綱,鯨目,白鱀豚科,特產于中國長江。1988年被中國政府列為一級保護動物,目前已進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紅皮書所列的“極危”級,屬保護級別最高的動物。

  白鱀豚可長到2-3米,200-300公斤。它每天攝食量占體重的8%-10%。2500萬年前,它的祖先從陸地走入長江,兩個后肢蛻化消失,前肢變成了鰭,但內部結構卻有橈骨、尺骨、腕骨、指骨——和人手相似。但它并不喜歡和人接觸,生活在遠離岸邊的江心主流區(qū),偶爾也進入湖泊、支流與長江干流匯合處。

  它的嘴尖而細長,三角型的背鰭微聳于背部,尾鰭不像魚一樣上下垂直,而是從水平方向分成兩葉,可以上下擺動,從而推動軀體前進。它的身體呈流線體型,皮膚構造特殊,所以游動速度很快。它還能發(fā)出叫聲,不同的聲音反映不同的感情。

來源:南方周末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wǎng)站文章是由網(wǎng)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網(wǎng)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fā)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fā)展基金會@她創(chuàng)業(yè)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yǎng))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yè)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wǎng)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