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前夕,筆者來到托托河邊,看見清清的河水,在寒天雪地中,冒著絲絲熱氣緩緩向西而去。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五師九十一團林政員蔡新華說,現在托托河正以每秒1.5立方米至2立方米的流量,注入艾比湖。
這是一條令人振奮的消息。對于快要干枯的艾比湖來說,能得到補充的水源,如同垂危的病入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一樣。
托托河發源于天山北坡,總長不超過100公里,在流經艾比湖東南岸鹽橋附近時,與古爾圖河匯合,最后注入艾比湖。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內的艾比湖,古稱可可淖爾、喀喇塔拉額西柯淖爾、布爾哈齊淖爾,俗稱鹽海。現在,艾比湖長約35公里,寬約18公里,湖水面積500多平方公里,是準噶爾盆地西部的最低洼地和水鹽匯集中心,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由于流域人口增加和大規模水土開發,許多河流的水幾乎斷流。隨著入湖水量的減少,湖面急劇萎縮,大面積干涸湖底鹽漠化,湖周沙漠擴展,在阿拉山口強勁大風的肆虐下,成為北疆風沙的重要策源地,危及博州及北疆綠洲可持續發展,威脅著新亞歐大陸橋安全運行。
據新疆氣象局遙感中心監測,2006年,艾比湖水域面積僅剩下550.6平方公里,比上年同期縮小約158平方公里。
為了不讓艾比湖成為第二個羅布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先后實施了艾比湖主風道治理工程,精河、大河沿子河下游節水工程和植樹種草工程,使該地區植被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
地處艾比湖湖區的農五師九十一團,過去主要引用托托河水進行農業澆灌,近年來大規模實施現代化節水農業,并退耕還林,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用水量。
蔡新華說,去年,九十一團投入數百萬元疏理了河道,到了冬季,農區不用水了,河水漸漸就多了起來。到了12月24日,每秒能有2立方米的水注入艾比湖,這是近年來少有的現象。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