灑金街,一個很市場化的名字。在淮河路西段通往杏花公園南大門處,多年來灑金街靜立無語,在寂寞中打發著歲月。
說起名字的由來,據在這兒住了一輩子的吳大爺說,當年在合肥城西的土地廟內有一個小和尚,有一天他偶然聽說在久已被封閉的金斗門內藏有寶物,便動了凡心。這一天,他身披袈裟,慢步緩行,一直走到金斗門下,口中念念有詞:“石門石門快打開,吾奉師命送經來?!毙『蜕兄皇请S便念念,沒想到,這封閉了近千年的金斗石門居然慢慢開啟了。小和尚欣喜萬分,然而隨即他又失望了:石門內除了一些裝有黃豆的籮筐外,別無他物,更不要說有什么寶物了。小和尚見此,只得隨手抓了一把黃豆便回去了。途中,小和尚如捻佛珠一樣,邊走邊將手中的黃豆丟撒在地上。到土地廟時,一把黃豆只剩下一顆了。小和尚將這最后一粒黃豆搓捏了幾下,覺得似乎有異,仔細一看,原來是一粒金豆子。
經老百姓口口相傳,這件事很快傳遍全城。人們紛紛說:小和尚將給他們帶來好運。后來,這條并不起眼的小街便被稱為“灑金街”。
撇去誘人的傳說不提,灑金街除了有個大氣的名字,與普通的巷子沒有兩樣,并沒有給附近百姓帶來多大的實惠。解放前,灑金街是條泥土路,兩邊零星能看見幾家不上檔次的小飯店。每逢大風刮起時,灑下來的不是金子,而是飛揚的塵土。如今,隨著淮河西路的改造,這條灑金街也被杏花公園圍了進去。記者在周圍的一些小區采訪時,不少住戶對這樣的傳說一無所知。
也許,所謂“福地”只是人們的一種希望,不過,記者從這片正在成長中的熱土看出,它流金淌銀的歲月為時不遠了,將來可能這里真的是一片繁華熱鬧的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