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堅的鳥兒,在夏天的分布相當均勻,到處都有它們的影子,每片樹林、每片田野都有各種鳥兒來訪。
樹間的精靈:五子雀
美利堅的鳥兒,在夏天的分布相當均勻,到處都有它們的影子,每片樹林、每片田野都有各種鳥兒來訪。人們知道到哪里去尋找麻雀(sparrow)、畫眉(thrush)、刺歌雀(bobolink)、鳴鳥(warbler)和鹟(flycatcher)。可是到了冬天,這些居民的分布卻像印地安人一樣,稀稀拉拉,寥寥可數。人們發現各處都有一些,一小群一小群聚集著,但在廣袤的土地上,卻難得見到它們的蹤影。
隆冬,歡快的山雀、五子雀和絨啄木鳥
在冬天,你穿過樹林走上好幾個小時,也不見鳥影、不聞鳥語。你可能偶然遇見一群山雀(chickadee),這些山雀后面尾隨著一兩只五子雀(nuthatch),也許最后面還跟著一只絨啄木鳥(downy woodpecker)。在這個嚴酷的季節,同類鳥兒往往聚在一起搜尋食物。五子雀顯然以為,在山雀們如此快活地啁啾著飛來飛去之處,必定有食物,或許絨啄木鳥也不例外,也是被同樣的原因吸引而來。
時刻警惕的小衛兵:山雀
勤勞的絨啄木鳥
它們聚在一起,徹底搜索食物——細微的、比較細微的、最細微的食物。山雀搜索嫩枝和小枝,它所獲得的食物常常在表面,細微得幾乎要用顯微鏡才看得見;五子雀搜索樹干和較大的枝條,它要深入一些,搜索到樹皮縫隙之中和地衣下面;然后絨啄木鳥飛來了,它更加深入,用嘴喙鉆穿樹皮,鉆入樹干和枝條,尋找更大的獵物。
金冠戴菊鳥(golden-crowned kinglet)與褐旋木雀(brown creeper)經常匯入這個鳥群。比起山雀來,金冠戴菊鳥的眼睛和嘴喙也更精細,它無疑搜集到了山雀們看漏了的食物,同時褐旋木雀則施展覓食技能,伸出長長的、纖細的、彎曲的嘴喙,得到了五子雀和絨啄木鳥都看漏了的食物。它們在一起搜索,看樣子,這些鳥兒是要把這里清掃得干凈徹底。但林中的樹木又大又多,相比之下,這些鳥兒顯得極少,因此在任何時候,它們都只搜索到樹木表面的一小部分。在遼闊的森林中,很可能這些鳥兒根本就只造訪過很少一部分樹木。
金冠戴菊鳥
隆冬,在一個寒冷的早晨,我穿過樹林散步,那時林中沒有積雪,我看見了歡快的山雀、五子雀和絨啄木鳥,這些鳥兒散落在地面、樹根和掉下的枝條上,尋找著從樹上掉下來的獵物,就像男孩在樹下尋找樹上落下的
冬鷦鷯尋找
一種被人們稱呼為冬鷦鷯(winter wren)的小鳥敢于挑戰美利堅北方的冬天。
那是在一次長途散步中,我正沿著林邊小溪旁的一條側道行走,偶然瞥見了一只褐色小鳥,它飛也似地竄過一座石橋。走到橋下,我期盼著看見那只小鳥從石橋的一端疾飛而出,但它并沒有顯身,我就仔細查看那條小溪的岸邊——那里橫七豎八躺著一根根倒下的圓木,覆蓋著大片灌木叢,向上連綿,一直延伸到好幾桿①遠的地方。
冬鷦鷯
不久,我就在一根老木頭下面看見了那只鷦鷯,它仿佛是在屈膝行禮和用手勢表達著什么,等我一靠近,它就立即消失在岸上某些松散的石頭下面,然后又重新顯身,再次窺視著我,顯得煩躁不安,片刻后又再度消失了,它有些像耗子或者花栗鼠(chipmunk)那樣在垃圾下面的洞孔中溜進溜出。可能人們總是通過冬鷦鷯的這些蹲伏、下上跳動的習性來了解這種鳥兒。
我在疑惑,在這樣一個季節,它能以什么東西為食?地面上覆蓋著一層薄薄的積雪,天氣寒冷。據我所知,鷦鷯完全以昆蟲為食,在這種隆冬天氣里,它又能到哪里去找到昆蟲呢?它很可能搜尋橋下、灌木叢下、陽光曬得暖暖的岸上的一個個洞孔,來獲得
整個鳥群部族都沸騰起來
只要食物充足,很多鳥兒無疑都會勇敢地挑戰嚴酷的冬天。
有一對藍鶇(bluebird)就勇敢地度過了冬天,它們所依靠的過冬食物,也不過是少得可憐的堅硬食物或密西西比樸樹(sugarberry)的漿果——一種大小如同小豌豆的核果,外面裹著一層甘甜的薄皮,但鳥兒所能消化的這種核果食物,很可能還不到百分之一。在12月,藍鶇也會吃些毒葛(poison ivy)結出的漿果來充饑,絨啄木鳥也會吃。
藍鶇
在某個地方,如果有一片松林或鐵杉林能夠提供庇護,附近又有雪松的紅色漿果供應,知更鳥(robin)就會同我們一起過冬。在哈得孫河谷和新英格蘭地區,雪松太平鳥(cedar-bird)很可能幾乎找不到食物,然而,我在冬天的每個月都還偶爾能看見它們的身影。
在冬天,山雀和五子雀有時穿過樹林覓食,一旦有所發現,便會招來每一只能聽見它們喧鬧的鳥兒——它們秘密地監視著隱藏在一棵鐵杉樹密叢中的長耳鸮(screech owl)。這是一天的經歷中多么令人激動的事情!這讓整個鳥群部族都沸騰了起來。
當我在12月的樹林中散步時,從這些鳥兒中間傳來了一陣亂糟糟的喧鬧聲和鳴叫聲,我發現那群鳥兒都棲落在一棵鐵杉樹周圍,有八只或十只山雀,四、五只紅腹五子雀。我很久都不曾聽到過這樣一陣細微的齊聲斥責了,那聲調遠遠傳來,讓我感覺到那并不是報警的聲音,而是表達著煩惱和不愉快的聲音。
我沿著小路久久地上行,悄悄進入上面大片黑暗濃密的綠色樹林,想探明引起這場騷動的原因。山雀們像往常一樣,依附在嫩枝端上,顯然在忙忙碌碌地尋找著食物,還一直不停地發出尖聲怨訴。五子雀則四散著,棲息在樹枝上面,或者在樹干上面跑上跑下,連續不斷地尖叫,表達它們的不愉快。最后,我查明了這場騷動的原因:一只小小的貓頭鷹棲息在一根分枝上面,大睜著眼睛專注地俯視著我。對于這所有的吵鬧,它肯定感到多么煩惱,這個家伙喜歡隱秘和安靜,而那些鳥兒在樹端上吵個不停,無疑暴露了它的身份,也把它的隱蔽處暴露給每個過路人!
我從未看見過絨啄木鳥對鷹或貓頭鷹的出現而表現得躁動不安,這很可能是因為這些掠食者很少能在絨啄木鳥的冬天居所和巢穴中捕食到它們。絨啄木鳥的巢穴一般從樹干或樹枝上深深挖掘進去,所以能躲避掠食者伸出的殘忍的利爪和尖喙。
金冠戴菊鳥,閃動著紅玉色的冠冕
我還在曠野中看見了兩只金冠戴菊鳥,它們從一棵小無花果樹飛向另一棵,發出優美的鳴叫。那么細小的軀體能夠勇敢地度過冬天,這本身似乎就說明了它們不平凡。這種鳥兒不時頻頻出沒于小樹叢和果園,但它們主要以常青樹為棲居地。
紅玉冠戴菊鳥
紅玉冠戴菊鳥(ruby-crowned kinglet)的冠冕上有鮮艷的色彩,對于雌鳥有無窮的魅力。在交配季節,雄鳥為爭風吃醋而相互爭斗,它們往往向對手閃忽自己冠冕上鮮艷的紅玉色。在11月的一天傍晚,我曾親眼看到過一場這樣的表演——似乎就是這種競爭。當時我正沿路前行,在不遠處的一棵蘋果樹上,一群紅玉冠戴菊鳥嘁嘁喳喳,發出了陣陣美好的鳴叫,聲聲入耳。我停下來,想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這些鳥兒如此喧鬧。這群軀體小小的鳥兒大約有三四只,它們全部或多或少地躁動不安,尤其是其中的兩只。我想,其他鳥兒的騷動也不過是由這兩只鳥兒引起的,它們圍繞對方而跳動,顯然窺視著它們下面的什么東西,因此我懷疑墻后躲藏著一只貓什么的,于是就走過去查看,結果那里一無所有。我更加接近它們一看,才發現這兩只鳥兒完全出神了,專注于對方。
它們的舉止仿佛就像在攀比自己的冠冕,兩只鳥兒都在夸耀自己的冠冕。它們的頭顱前傾著,紅色冠片展開,好像露出了一頂鮮艷的大帽,它們還展開尾巴,翅膀下面的身側羽毛則篷起。它們并沒有毆斗,卻在枝條中間緊隨著對方,不時發出稀疏的尖顫音符,極力展示著自己的紅玉色冠冕。顯然,這是集中于這種鮮艷的冠冕片上的某種沖突、爭奪或者對抗,它們不過是在爭奇斗艷而已。
金翅雀
似乎很少有人意識到金翅雀(goldfinch)也屬于冬天,這種鳥兒的色彩多么鮮艷,讓人多么熟悉,而到了冬天,它們的顏色卻又多么變幻無常,而且孤僻。它們的鳴叫音符和飛翔的方式沒有改變,可是雄鳥的色彩和習性卻變了,與它們在夏天的色彩和習性大相徑庭。冬天,它們聚集成松散的小型群體,雄鳥和雌鳥的色彩相似——微暗的黃褐色,常常在田野和圍欄附近搜尋,以這些地方突出于積雪上的各種草叢和野草的種子為食。
俯沖到積雪下面去逃避殺手
在冬天的鳥兒中,真正屬于季節的一部分、或者說在暴風雪最密集而又最寒冷時最為快樂的,當屬雪鹀(snow bunting)。這是真正的雪鳥,羽衣臨摹了田野的顏色,田野上,雪鹀嘁嘁喳喳地鳴囀著,那聲音從白茫茫的世界傳過來,非常悅耳,在所有冬天的鳥語中最為美妙,也最為歡樂。雪鹀的鳴叫聲猶如兒童的笑語,獵狐人在積雪覆蓋的山岡上聽見它,農夫在從遙遠的麥秸堆抱著草料走向牲口棚時聽見它,鄉間的小學生在迎著飄雪去上學時聽見它。這種聲音始終都傳達著美妙的歡樂和滿足。
有一年冬天,一場大雪后,積雪深深覆蓋著大地,一大群雪鹀在我的葡萄園周圍逗留了好幾天,以突出于積雪表面的美洲血根草(redroot)種子和其他野草的種子為食。它們柔和而愉快的叫聲喚起了我多少少年時代的聯想啊!這些雪鹀看起來多么豐滿,營養多么豐足,也多么勇敢,它們多么機警,也多么多疑!它們顯然頗有對付鷹和伯勞的經驗。每一兩分鐘,它們都會像一只鳥兒那樣飛上天空,四處盤旋片刻,然后再度歇落在積雪上,偶爾有一只會棲息在電線上或葡萄藤上,仿佛時刻戒備著那些隨時會不速而來的殺手。
伯勞
不久,正當我站在書房前觀看它們,一只體形更大、顏色更暗的鳥兒迅速掠過我,徑直朝著雪鹀們低飛而去。它在葡萄園的格架下面閃電般飛行,顯然是希望去突襲那些雪鹀。這是一只伯勞(shrike),它渴望有機會大開殺戒。可是雪鹀們很機警,就在這個長羽毛的殺手抵達它們之前,就騰空而起,一涌飛到天上。當這一群雪鹀四處翱翔時,那伯勞匯入到它們的陣形之中,同它們一起飛翔了一段距離,可是我能看出,此時那只伯勞已經沒有了要對它們發起攻擊的意圖。
不久,伯勞就離開了雪鹀群,獨自棲落到附近的一棵楓樹上。現在那些雪鹀似乎也不怕這伯勞了,屢屢掠過它所棲息的樹端,仿佛在向它發出競賽挑戰,隨后便揚長而去。我還定期看見過這些雪鹀另一種行為:在遭到鷹的突襲時,它們將俯沖到積雪下面來逃避殺手。雪鹀棲息在地面上,就像地面筑巢者一樣,因此積雪也肯定常常覆蓋它們。
來源:騰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