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候鳥---神奇的地球磁場定位 很多鳥類,尤其是遷徙的候鳥,在做長途飛行時通常利用地球的磁場來保持精確的飛行航道。科學家們至今還不清楚它們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但最新的一項研究發現表明這些鳥類有一種特殊的“共感”,這種“共感”使得它們可以“看到”地球磁場中磁力線的分布,就好像周邊的空中有一條條的帶顏色的線一樣。與之比較,人類的方向識別只能通過路標或者是太陽、星星的位置來判斷,這些手段相對于鳥類來說甚為笨拙,可就這些手段還有許多人無法掌握。
2 鼓魚---用魚鰾聽東西 一些像鼓魚一樣的魚類可以用它們的魚鰾來聽東西,這種特殊結構的魚鰾可以探測到微小的聲音振動,讓后把這種振動由身體的骨骼傳遞給外耳,再傳給內耳,然后內耳中一類特殊的毛發可以把這種振動變為聲音傳遞給大腦。
3 老鼠---胡須彌補糟糕視力 通常老鼠們的視力都很糟糕,但它們可以通過他們“豬嘴上的胡須”進行彌補。它們用那些我們稱為“鼻毛”的長毛來探路,就像一些盲人使用拐杖一樣。通過在穿過物體時掃動它們的胡須,老鼠和其他一些嚙齒動物可以對周圍形成心理影響。
4 飛蛾---遠程探測空中異性愛的信息 對飛蛾來說,“愛在空中”(love is in the air)這個短語也許要按字面來理解了。這些毛絨的昆蟲可以探測到異性在遠達7英里之外發射的“愛的信號”,我們稱之為“信息素”。一些研究發現人類也可以探測到“信息素”,只是要達到這種效果,需要近距離的接觸才行。
5 蛇---舌芯識氣味 蛇吐芯子的形象也許我們每個人都不陌生,也許會讓我們感覺是不祥的征兆,其實這只不過是蛇在嗅周邊空氣的一個動作而已。蛇類的舌頭沒有味蕾,它們用舌頭將空氣中的氣味與味道帶進口中,然又由口部上方的兩個凹槽來感應氣味與味道,稱作“Jacobson‘s organs”,然后由凹槽中的受體將味道與氣味的訊息傳到腦部,從而判斷周邊的物體為何物。
6 貓---“脈絡網膜”看透黑夜 貓的眼睛后部有一個鏡子一樣的膜,使得他們可以在幾乎完全黑暗的情況下行動并追捕獵物。該膜被稱為“脈絡膜層”,當光穿過視網膜后該膜可以將光折射,使得光子再次旅行的時候眼睛可以將其捕捉,從而看到東西。
7 蜂鳥---眼中有多彩世界 一些昆蟲和鳥類的眼睛可以看到人眼目光所無法企及的光長范圍。我們看起來的一些顏色很單調的鳥類如果在紫外線光下看,通常是五顏六色的,甚至有我們叫不出名字的顏色。像“哈勃”這樣的望遠鏡可以做出紫外線圖像,技術員將單調的圖像彩色化,我們才得以享受。
8 蟒蛇---特殊器官感受體溫 在蟒蛇和響尾蛇的鼻孔和眼睛之間有一些對溫度特別敏感的器官,這些器官可以讓他們能夠很精確的感受到周圍獵物的體溫。在蟒蛇和響尾蛇的頭部兩側各有一個這樣對溫度敏感的器官,所以他們甚至在完全黑暗的環境下都可以判斷獵物的位置,并準確的實施攻擊,命中目標。
9 鯊魚---特殊細胞感受電場 永遠別想著與鯊魚玩捉迷藏,因為你不可能斗過它。鯊魚大腦中有一種特殊的細胞,這種細胞對別的生物產生的電場特別敏感。一些鯊魚的這種敏感能力可以讓它們通過生物的肌肉收縮產生的微弱的電場信號而發現隱藏的生物,所以一些魚類即使藏在沙中也能被鯊魚找到。
10 蝙蝠---超音速聲波定位 蝙蝠可以通過發射超音速短促的刺耳聲、通過分析該聲波遇見物體后反彈的回聲來躲避障礙物,捕捉食物。這種生物聲波被稱作“回聲定位法”,海豚在黑暗的水域中行駛時也使用這種辦法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