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禁獵、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等政策的施行和人們環保意識的普遍增強,很多地方生態環境變好了,野生動物增多了,這無疑是值得高興的事兒。但在一些地方煩惱也來了:繁殖力很強的野豬數量猛增,不斷"侵犯"人類領地,毀壞莊稼,攻擊人類,嚴重影響了群眾正常的生產和生活秩序,有的地方甚至出現"豬進人退"現象。
面對越來越嚴重的"豬患",面對成千上萬損失慘重的農民群眾,是采取獵殺等措施適當控制野豬數量,還是固守"對野生動物只能保護"的觀念?怎樣才能實現野生動物與棲息環境的和諧、人類與野生動物的和諧相處?
"白天忙生產、晚上忙趕豬"--野豬成為林區居民一塊心病
吉林是全國第一個以省人大立法形式禁止獵捕陸生野生動物的省份,禁獵十年之后,目前全省絕大多數種類野生動物數量增加。其中,野豬增加非常明顯,最新調查顯示全省約有2.84萬頭,比禁獵前增長2倍以上。秋季野豬毀損農作物事件在長白山區頻頻發生,據吉林省東部20多個縣(市、區)統計,僅在2004年,農作物受損面積就達8400公頃,農民經濟損失約3700萬元。
近年來,進入秋季的夜晚,長白山區的農民常常打起"莊稼保衛戰",鞭炮聲、敲盆聲、人的吶喊聲此起彼伏,農民以此驅趕下山禍害莊稼的野豬。吉林省延吉市依蘭鎮利民村從2005年開始野豬泛濫,許多人家的玉米地都被野豬糟蹋了,有的幾乎顆粒無收。村民劉明臣告訴記者,他們已連續10多個夜晚蹲在地里看守,隊里有些挨著山根兒種的玉米地已經全給野豬糟蹋了。"現在離玉米成熟還有20天左右,村民們整天提心吊膽,成宿地看守著,除此之外也沒什么好的辦法。禁獵以后野生動物都不讓打,再說獵槍早就收上去了。"
而在江西省贛州南康市的橫市、大坪、十八塘等鄉鎮,活動越來越猖獗的野豬下山"騷擾"村民已是家常便飯。最近幾年,每逢春秋季節,成群的野豬就會四處出擊糟蹋莊稼,十八塘鄉較偏的幾個村有數十畝良田顆粒無收。冬天田里農作物較少,饑餓的野豬就專找冬日里藏有甜美草根和營養豐富的蚯蚓的田埂下"啃",使稻田全都看不出界線,只剩下一個個足有1米寬的大坑。在一些村莊,農民幾乎陷入了"白天忙生產,晚上忙趕豬"的尷尬境地。開始是在田里安插戴著紅綢的稻草人,在收獲季節夜里派人整夜看守,用打鑼或放鞭炮的方式驅趕野豬。因野豬吃了大虧的農民便讓靠近山邊的幾畝稻田任其荒著。開始是改種經濟型果木,但喜歡在樹干上亂蹭亂拱的野豬群還是時常到果樹林里打鬧一番,令果園損失慘重,農民只好徹底放棄。
江西省于都縣禾豐鎮坪山村村委會主任劉上福說,他就曾親眼看到40多頭野豬在田地里糟蹋莊稼的情景,"那些野豬在田地里打滾、磨牙、撕咬,這里啃兩口,那里啃兩口,身體一壓谷子就倒下一大片,那些快熟的莊稼全給糟蹋光了,看著都心疼。"
"豬進人退"農民受苦 野豬傷人時有發生
在一些地方,野豬不斷擴大"勢力范圍",開始從山區向平原、從農村向城市"進軍"了。去年8月22日凌晨,一頭野豬闖進了贛州市青年路與西郊路交界處的一居民區。由于擔心野豬會傷害居民,值班室人員將小區大鐵門關閉,叫人來"收拾"野豬。野豬躥進值班室,將電飯煲、桌子、床都掀翻了。8位居民操起鐵棒等"圍攻"野豬,經過3個小時追打,才用繩子套住野豬后腿將其打倒在地。
禾豐鎮坪山村萬水組是于都縣第一個因野豬成災而整體搬遷的村子。村民劉以生說,萬水組由散居在山腰的12戶人家組成,近年來經常有野豬到田地里吃蚯蚓、田螺、草根,糟蹋莊稼。有一年,田里的稻谷快熟了,他天天到地里看護。在收割前一天的晚上他守了一夜,快天亮時看到野豬沒來就回家小睡了一下。結果早晨起來一看,近一畝水田被野豬全毀掉了,辛辛苦苦一季的收成一下子就沒了。1995年,劉以生終于決定從山上搬下來,成為萬水組第一個搬遷戶。此后,其他11戶60余人也陸續搬下山來。這些人分別被安置在附近的幾個組,最后一戶直到2002年春節才搬下來。由于沒有了地和房,他們的生活條件普遍較差,大部分人家都有人外出打工。劉以生說,剛搬下來時不得不借住在親友家,靠幫別人種田為生。直到1998年,借了5萬多元的高利貸他才蓋起了自己的房子。
除了禍害莊稼外,野豬傷人事件也頻繁發生。去年6月,江西贛縣王母渡潭埠村的彭某夫婦在家門口的菜地里放鵝時,被一頭重100多公斤的野豬咬得遍體鱗傷。聞訊趕來的十幾名村民用鋤頭、棍棒一起圍攻野豬,半個多小時才將其擊斃。去年12月15日中午,一頭大野豬闖進吉林省東豐縣大楊鎮雙龍村,在咬死一名村婦、咬傷3名村民后逃走。當地出動武裝警察搜山好幾天,也沒有找到"兇手"。
今年1月3日下午2時許,一頭野豬突然竄進江西井岡山市葛田學校,為保護正在上課的學生,附近村民紛紛趕來。60多歲的陳老漢拿著鋤頭參與圍捕,野豬突然轉過頭咬住陳老漢,將他拱到一個深坑里。隨后,野豬也摔進深坑中并繼續撕咬他。等消防官兵聞訊趕來時,陳老漢已不幸死亡。1月19日,十多年來未出現野豬的陜西省延安市被一頭闖進市區的野豬打破了平靜。這頭野豬進入一家飯館后又沖向一個苗圃中心,為避免傷人,警方聯合林業部門與幾十名市民將其圍困起來。野豬在兩個半小時內幾次"出逃",并咬傷一只小狗,最終被警方和森林公安以6槍擊斃。
江西南康市十八塘鄉派出所一名負責人介紹,由于野豬擾民,派出所時常接到村民求助,但他們也無可奈何。于都縣禾豐鎮坪山村村委會主任劉上福說,與人打交道多了,野豬也不怕人了。去年9月份他就看到了一個野豬群,"一頭大的帶著20多個小的,小的都有100多斤,在去鄉政府的路上大搖大擺地走著,村民們只好紛紛給它們讓道。"于都縣貢江鎮羅坪村村民舒福生說,現在野豬活動猖獗,村民都不敢讓小孩獨自去上學。他的孫子便有一次在放學的路上遇到野豬,差點受傷。現在他每天早、中、晚都要走十多里地,接送孫子上學放學。
在一些野豬成災的地方,為保護莊稼,圍繞打野豬而發生了許多血淚悲劇。贛州市這幾年就發生了多起農民為獵捕野豬而被私自架設的電網、安放的"電貓"電死的案件。
"山中無老虎,野豬成霸王" 野生動物保護面臨尷尬
有關專家估計,現在全國的野豬數量已達百萬頭,據統計,全國范圍內遭野豬侵襲的省份已達16個。
野豬多了,首先肯定是環境變好的結果和野生動物保護的突出成績。以江西于都縣為例,1990年全縣有120萬畝荒山,"晴三天挑爛肩,雨三天沖灶堂",那時很少發現野豬的蹤跡。國家相繼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及贛州市10年綠化贛南等一系列保護生態措施后,于都縣的生態環境逐漸恢復,森林覆蓋率逐年上升,同時也引得野豬頻頻"光顧"。"原來沒有林子的,都種上林子了;原來有林子的,現在仍在封山育林。"縣林業局副局長羅偉群說。禾豐鎮坪山村萬水組村民劉以生告訴記者,以前萬水組所在的山地根本沒有樹林,更沒有野生動物出沒。近年來,樹木越種越多,越長越茂盛,現在不光是野豬,還經常能看見山兔、貓頭鷹、山鼠等各種野生動物。野豬通常過群居生活,4至10頭一群較為常見,有時多達30至50頭,山上到處都是野豬窩。
但是,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的。贛州野生動物研究高工劉體應說,表面上看,野豬多了是由于生態好了,但實際上暴露了生態恢復的不平衡性,是老虎、豹子等野豬的天敵減少了甚至滅絕了,造成"山上無老虎,野豬成霸王"。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近年來農村青壯勞力大量外出務工,使一些地方農村人口活動范圍縮小,造成野豬活動猖獗。這是目前贛南山區農村一個普遍的現象。而在吉林長白山區,由于長期禁獵和嚴厲打擊偷獵行為,加上野生虎、豹數量雖有增長但遠遠趕不上野豬增長速度,才使野豬幾乎在無障礙的環境中大量繁殖,"野豬部隊"規模越來越大。
野豬過多成害獸時,"殺還是不殺"卻成了問題
事實上,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對野豬成害時都采取傳統的獵殺辦法。香港警方早在20多年前就成立了由民間志愿人士組成的野豬狩獵隊,并向隊員發出特別許可證和槍械牌照,在接獲投訴及證實有野豬對市民構成威脅后,野豬狩獵隊會出動,僅在過去3年就獵殺了64頭野豬。浙江省野豬數量由2000年的2.9萬頭猛增到10萬頭,去年林業和公安部門聯合采取集中獵捕成災野豬專項行動,共獵捕野豬1360余頭。
其實,獵殺成災野豬于法律是有依據的。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第29條規定,有關地方政府應當采取措施,預防、控制野生動物造成的危害,保障人畜安全和農業林業生產。當野豬過度繁殖、侵占人類生存環境,或已經成為傷害人類的"兇手"時,獵殺野豬自然擺上地方決策者的意識日程。但是隨著近年來全國尤其是城市人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的增強,使一些地方捕殺野豬的行為和計劃受到了一些環保人士和輿論的強烈質疑,所引發的"口水戰"使"殺,還是不殺"成為困擾決策者的一個難題,一些獵捕野豬計劃被迫流產。
此外,由于槍支管理嚴格,即使有了獵捕野豬計劃也實施困難。江西省去年8月份就下發通知,要求至2007年4月30日組織人員限量捕殺野豬1萬余頭和數千只華南兔,并由省公安廳和林業廳共同組織,發放相關證件到狩獵戶手中,證件上專門注明了狩獵的種類、數量、期限及該用什么樣的狩獵工具,并有專人負責監督檢查。但是到目前為止,此事進展緩慢。贛州市林業局野保科科長劉獻璞說,野豬繁殖力強,又難以捕捉。8000頭野豬獵捕指標雖已下發給各縣,但由于原來農民手中的獵槍早已被公安機關收繳,年輕力壯的小伙子多外出打工了,人們只有靠挖壕溝、用網捕,至今進展緩慢,這些指標很難"完成"。
劉獻璞認為,成立獵捕隊,發給獵槍允許其上山打野豬是治標的辦法,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野豬的危害;而治本的辦法則應該提高各級群眾的野保意識,從根本上理順野生動物管理體制,并加緊通過科研、放養等方法,盡快恢復其生物鏈條,讓整個自然和諧起來。
面對日益嚴重的"豬患"以及虎、豹等野生動物傷人害畜事件的頻繁發生,為在保護野生動物的同時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經過專題調研和反復論證,吉林省政府于2006年10月8日頒布實施了《吉林省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造成人身財產損害補償辦法》,規定野生動物造成人身傷害的醫療救治費、損害補償費和造成農作物、家畜損害的補償費,列入省、市縣兩級財政預算,兩級財政各負擔50%。
因禁獵成績優異而被世界自然基金會頒發"自然保護領導者卓越貢獻獎"的吉林省林業廳廳長劉延春說,野獸不是越多越好,比如鹿過多會毀壞幼樹,野豬過多會損毀莊稼,狐貍過多鼠類生存會受到影響……各種野生動物間都要保持平衡。德國一個公爵擁有9萬公頃森林,經過專家仔細研究,每年下達268個野生動物的獵捕指標,明確規定野豬、鹿、狐貍等各捕多少。借鑒發達國家的野生動物管理經驗,對野豬等過量增長以致造成危害的野生動物種群應該進行適當的人工調控,在全面調查的基礎上,制定相應的科學、合理、有效的辦法,進行活捕或捕殺,既保持合理的種群數量,維持物種間的良性循環,又有效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劉延春說,為避免對野生動物亂捕濫獵災難重演,創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良好環境,吉林省將繼續實施無限期禁獵。同時,對于野豬等野生動物損害群眾人身財產,除了實施政府補償外,還要制定具體辦法實施除治,力爭在控制合理種群情況下,核定獵捕數量,組織專門隊伍,采取直接獵捕方法進行除治。在對珍稀物種繼續實行嚴格保護的基礎上,對野豬等種群豐富、繁殖能力強、經濟價值較高的非國家重點保護物種,積極開展資源的科學開發,合理利用,帶動養殖培植和相關產業發展。此外要適當擴大自然保護區面積,創建一批特色自然保護小區和重要物種生態廊道,從政策上調整生態廊道區生產作業方式、采伐方式和生活方式,使虎、豹等頂級的珍稀野生動物盡快增加數量,為保持生態平衡打好基礎條件。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