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的陽光下,兩只棕熊在動物園里“漫步”
孔雀早早換上了“春裝”
雖然早就進入了冬季,但這個暖暖的冬天把動物們弄糊涂了,在秦嶺野生動物園,11月份就該進入冬眠的狗熊直到現在還處于“失眠”狀態,雄性孔雀到春天才會展示出華麗的尾羽,但現在它們已經早早地“換裝”。工作人員介紹,暖冬不僅打亂了動物們的生活節奏,對它們的健康也會有一定影響。
昨日下午,在秦嶺野生動物園里,幾只棕熊在冬日溫暖的陽光下,懶洋洋地踱來踱去,看到觀光車進入它們的領地,就搖擺著肥胖的身軀,期待著游客投食,甚至還有一只棕熊干脆直立起來,東張西望看看四周的同伴。幾只孔雀則在草地上悠閑散步,幾只雄孔雀雖然沒有打開美麗的尾羽,但已經站在了高高的枝頭,炫耀著自己的“美麗”。天鵝湖邊,成雙成對的天鵝在水中游來游去,時不時將頭深深地埋到水中覓食,一只白天鵝則用翅膀用力拍打水面,和它的“戀人”嬉鬧。
“前年11月起,棕熊就三五成群地躺在樹底下,很少活動,有時候半個多月不‘回家(洞穴)’,基本上就進入了冬眠狀態。從去年開始這類現象幾乎沒有,到現在了它們還是神采飛揚。”總工程師沈管成、動物管理部部長趙陽介紹說,棕熊和黑熊處于“失眠”狀態,有的動物則“提前進入春天”。雄性孔雀每年的三四月份進入繁殖期,那時候它們的尾羽是最漂亮的,既豐滿又鮮艷,但最近工作人員發現,孔雀提前“換裝”了,尾羽變得很鮮亮。往年非洲動物這個時候躲在“房子”里不出來,現在長頸鹿等動物偶爾也會出來曬曬太陽。“鹿的產茸期可能要提前,部分動物換毛說不定也要提前。”
暖冬不僅打亂了動物們的生活節奏,對動物們的健康也有影響,“動物不看星期幾,也不管日子,只看溫度、光照等因素。”趙陽介紹說,天氣暖和病菌容易滋生,往年春季氣溫升高后,動物的發病率就高,所以暖冬對動物的健康不利,動物園對動物的病情監控也隨之加強,“要保證它們的健康!”
一只鴿子在西安新城廣場的噴泉池里愜意地喝水休息
暖冬是個氣候概念
暖冬是個氣候概念,是與平均氣溫相比較而言的,一般冬季(12月到次年2月)大部分平均氣溫較常年明顯偏高,就稱為“暖冬”。暖冬的劃定標準各地不一樣,全國標準指的是冬季3個月每月平均溫度都要正常時候高0.5℃,
它的形成有多方面原因,促成暖冬的主要因素當屬大氣環流異常,并導致全球氣候異常的厄爾尼諾現象產生。此外,人類活動也會導致氣候變暖,如人類過度使用煤、石油等能源,造成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直線上升,工業溫室氣體大量排放,造成氣候變暖等。
暖冬對健康弊大于利
近幾年連續出現暖冬天氣,“冬至”已過,冬天的腳步卻沒跟上。“暖冬”氣候把很多人的身體也“養”得懶洋洋的。看似“溫柔”的“暖冬”是否真正“可愛”,對人體而言是好事還是壞事?專家指出,暖冬對健康弊大于利,因為冬天氣溫偏高有利于細菌、病毒的繁殖。
暖冬可以減少居民、特別是老年人三類疾病的發作和死亡,暖冬會使整個季節后移,對生態環境尤其是對農作物、森林植被等有延緩生物周期的良性作用。但暖冬模糊了疾病的季節性:“暖冬”氣候對人體造成的最大威脅就是乍暖還寒,早晚溫差大,各種季節性疾病都增加了發病可能性。病毒細菌最喜歡6℃-25℃:在這個溫度范圍內,不少病毒的繁殖力是最強的。更容易招致各種呼吸道傳染病,空氣污染指數高易致病。
暖冬并不意味著不會出現“寒流”,即強降溫天氣,同樣會有強冷空氣影響而出現寒潮和大幅降溫,因此千萬不要被暖洋洋的天氣所“慣”壞了,暖冬同樣需要適時防備,加強防寒保暖。
來源:新華網